夜久膏既竭,启明旦未央。环情倦始复,空闺起晨装。
幸承天光转,曲影入幽堂。徘徊集通隙,宛转烛回梁。
帷风自卷舒,帘露视成行。岁役急穷晏,生虑备温凉。
丝纨夙染濯,绵绵夜裁张。冬雪旦夕至,公子乏衣裳。
华心爱零落,非直惜容光。愿君剪众念,且共覆前觞。
秋夜诗二首 其一。唐代。鲍照。 夜久膏既竭,启明旦未央。环情倦始复,空闺起晨装。幸承天光转,曲影入幽堂。徘徊集通隙,宛转烛回梁。帷风自卷舒,帘露视成行。岁役急穷晏,生虑备温凉。丝纨夙染濯,绵绵夜裁张。冬雪旦夕至,公子乏衣裳。华心爱零落,非直惜容光。愿君剪众念,且共覆前觞。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夜坐。宋代。洪咨夔。 夜永难为睡,群儿坐伴翁。漉虀冰瓮碧,捻豆雪炉红。清诵听还隽,闲谈笑又烘。安排明蚤供,荠长后园丛。
送羊振文归觐桂阳。唐代。颜萱。 高挂吴帆喜动容,问安归去指湘峰。悬鱼庭内芝兰秀,驭鹤门前薜荔封。红旆正怜棠影茂,彩衣偏带桂香浓。临岐独有沾襟恋,南巷当年共化龙。
和静春赠唐心月韵 其五。元代。龚璛。 旧雨人来今不来,柴门自为晚凉开。平生所得二三子,一日须来一百回。
浣溪沙。宋代。石孝友。 迎客西来送客行。堆堆历历短长亭。_人残酒不能醒。烟染暮山浮紫翠,霜凋秋叶复丹青。凭谁图写入银屏。
和习之郑先生韵。元代。朱希晦。 愧我才疏齿俊髦,也知文物胜弓刀。松边展卷白日静,柳下系舟春水高。自昔襟期同郑老,当今藻鉴失山涛。凭谁说与观风使,要活疲民去吏饕。
出都即事。清代。多敏。 驮梦轻车出凤城,晓风频点客衣轻。炊烟竹屋看晨馌,帽影鞭丝趁午晴。草色半摇迷远道,花枝低亚笑长征。二千里外江南地,才度燕南第一程。驱车晓发走春泥,夹岸风微柳絮低。天暖马嘶芳草地,午晴人过绿杨堤。数声啼鸟花三月,几个浮鸥水一溪。未识今宵何处宿,渐看斜照出林西。
张三十病愈久不相见以诗寄问。宋代。范祖禹。 公干清漳卧,维摩净室居。作诗心在否,问法意何如。台榭花飞尽,当塘雨洗初。剧谈能强起,便欲驾柴车。
大风起。明代。陶安。 大风起,大风起,扫荡烟尘净如洗。火龙吹燄成赤云,鼓铸乾坤又一新。鸾旗豹车过沛里,父老子弟争迎喜。向年离家才庶民,今日还乡是天子。酒酣情浓思故旧,慷慨悲嗟舞长袖。复除户户动欢声,千秋万岁君王寿。壮哉亲唱大风歌,金石铿轰奈乐何。君不见拔山盖世骨先朽,何在威加诧雄赳。又不见深室悬钟烹走狗,何用猛士为之守。大风起兮云飞扬,不如膏雨流滂滂。威加海内归故乡,不如帝德天下光。安得猛士守四方,不如王佐之才登庙堂,所以汉道不克承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