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唐代。王昌龄。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清溪散步图为徐文序作。明代。沈周。 老去山翁空世情,偶因溪好独閒行。高歌激物鸟忽语,乐事会心人不争。露气溢花沾湿好,风澜当日动摇明。临流爱濯无尘濯,青布披巾况没缨。
和孔密州五绝 春步西园见寄。宋代。苏轼。 岁岁开园成故事,年年行乐不辜春。今年太守忧难继,慈爱聪明惠利人。
览任少海吏部庆都留题怅然怀人因次其韵。明代。唐顺之。 帝京冠盖同游日,曾忝声名李杜齐。碧树不堪思远道,栾毫何意睹新题。书传剑阁鸿犹阻,月满燕关鹊未栖。尊酒论文那更得,暮云回首雪峰西。
啼鸟。宋代。欧阳修。 提葫芦,提葫芦,不用沽美酒。宫壶日赐新拨醅,老病足以扶衰朽。百舌子,百舌子,莫道泥滑滑。宫花正好愁雨来,暖日方催花乱发。苑树千重绿暗春,珍禽彩羽自成群。花开祗惯迎黄屋,鸟语初惊见外人。千声百啭忽飞去,枝上自落红纷纷。画帘阴阴隔宫烛,禁渥杳杳深千门。可怜枕上五更听,不似滁州山里闻。
咸阳西楼别窦审。唐代。郎士元。 西楼回起寒原上,霁日遥分万井间。小苑城隅连渭水,离宫曙色近京关。亭皋寂寞伤孤客,云雪萧条满众山。时命如今犹未偶,辞君拟欲拂衣还。
题感山寺次涂太守恒孚车进士之韵。元代。李裕。 宝刹环垣万竹脩,春风疋马昔曾游。花前酒醒杯仍酌,石上棋残局不收。僧梵有时来客座,佛灯常夜落渔舟。最怜甘露亭孤迥,百尺寒檐迫斗牛。
相逢行。明代。李孙宸。 相逢狭道上,狭道不容鞭。不知何年少,驱马气翩翩。问君家远近,乃在城南隅。翠幕垂珠箔,白玉砌庭除。华堂锦瑟张,次第奏名姝。庭前长玉树,芳香四序敷。兄弟两三人,奕叶承华腴。伯子殿中郎,仲子列金吾。小子薄宦职,任侠倾国都。五日一休沐,观者溢路衢。入门开绮筵,珠履三千馀。大妇织绮缟,中妇织流苏。小妇尚骄小,临妆理粉朱。大人且陶陶,安坐为欢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