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颜鲁公画像。宋代。朱翌。 结刍续体祭中丞,鬼质何为苦见嗔。千五百年如烈日,二十四州惟一人。朝衣视坎趋前死,羽服行山即此身。赖有区区张孝举,直言惊倒汉廷臣。
风入松 冬夜独酌。清代。潘榕。 更阑灯灺坐宵窗。昏月严霜。御寒无计惟倾酒,藉销愁、沉醉壶觞。助我粗豪剑胆,润他枯瘦诗肠。百年能有几欢场。身世沧桑。从今理乱休闻问,概抛除、利锁名缰。甘守清贫淡泊,任教放纵疏狂。
元美望海见寄。明代。李攀龙。 白云东望十洲开,苦忆玄虚作赋才。大壑秋阴生蜃气,扶桑日色照楼台。波涛汉使乘槎过,风雨秦王策石来。纵有三山何可到,不如相见且衔杯。
投宿山家 其一。明代。区大枢。 荒山行役晚,傍岭宿孤村。篱落人家少,溪塘暮雨繁。牛羊归故径,蓑笠散春原。独坐明灯里,寥寥谁与言。
山居秋思。唐代。周贺。 一从云水住,曾不下西岑。落木孤猿在,秋庭积雾深。泉流通井脉,虫响出墙阴。夜静溪声彻,寒灯尚独吟。
寄韩子苍。宋代。吴则礼。 忍饥彻困聊上书,世故如许可复耐。孔兄有底唤不来,人意政缘俗物败。撑肠一钵十方糜,要是坚持衲僧戒。失身文字因果中,黄发犹还毛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