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岳竦神秀,玉衡直三台。
上有长生君,含光赤城台。
阳崖烨金芝,阴壑生碧苔。
独立云在下,一啸仙俱来。
丹郎醉不醒,玉女声如孩。
帝乡风自寒,洞口花长开。
所嗟尘埃中,那有神仙才。
秦皇漫东海,汉武空蓬莱。
桐柏山琼台。唐代。高似孙。 翠岳竦神秀,玉衡直三台。上有长生君,含光赤城台。阳崖烨金芝,阴壑生碧苔。独立云在下,一啸仙俱来。丹郎醉不醒,玉女声如孩。帝乡风自寒,洞口花长开。所嗟尘埃中,那有神仙才。秦皇漫东海,汉武空蓬莱。
高似孙(1158—1231),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高似孙。 高似孙(1158—1231),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次韵吴竹修发慈云。宋代。陈著。 入山知几约,手墨未曾乾。危世一游重,清交百念寒。吟成佳句易,说到太平难。终夜饮不醉,何从得睡鼾。
咏苏门。明代。区大相。 阮公天性逸,傲睨出风尘。长啸入苏门,遇此异代人。世事了不答,终古徒自陈。意尽还山半,清音流涧滨。
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儒理十五首 其十四 一以贯之。元代。李道纯。 一物自有一太极,机缄造化体坤乾。穷通一贯全天理,抱本还元合自然。
山之英寓所观壬午进士题名记有感。元代。卢琦。 曾携赋草入天门,五色云中谒至尊。一代文明千载会,十年耆宿几人存。尘中事往浑如梦,客里情亲得共论。浪说题名垂不朽,相期努力答君恩。
读东坡玉糁诗因成一绝续去年芋茎羹后寄丘林。宋代。陈藻。 味有酥陀出自天,芋成玉糁却同然。此羹若使东坡见,尤怪枯茎化得偏。
白拒霜。宋代。林景熙。 美人潇洒江水东,玉为肌骨冰为容。岂无嫣红闹别浦,自性淡伫羞迎逢。燕脂百斛斗宫饰,白帝有令毋纤稼。霜纨雾谷许在列,其敢诲冶女不共。阿环羽衣曾按舞,睡棠何事分春浓。不如淡扫粉亦却,诸姨合避虢国封。当时亲承香露渥,峡梦回首云无踪。空闻天王守太白,朝元阁下悲秋苏。我来殷勤为花寿,铅霜赠尔瑶兔舂。却向花间酌清气,叱御勿进琉璃锺。
半查索赋烘梅诗。唐代。全祖望。 山中方傲雪,日下已催香。我爱冰心冻,谁夸阳燧良。春应随腊转,人更较天忙。从此唐花墅,迎暄次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