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
郑允端。 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水调歌头 元日客宁都。宋代。赵长卿。 离愁晚如织,托酒与消磨。奈何酒薄愁重,越醉越愁多。忍对碧天好夜,皓月流光无际,光影转庭柯。有恨空垂泪,无语但悲歌。因凝想,从别后,蹙双蛾。春来底事,孤负紫袖与红靴。速整雕鞍归去,著意浅斟低唱,细看小婆娑。万蕊千花里,一任玉颜酡。
春日田园杂兴。明代。陈舜道。 春来非是爱吟诗,诗是田园乐兴时。清入吟怀花月照,红生笑面柳风吹。村声荡耳乌盐角,社酒柔情玉练槌。閒闷閒愁侬不省,春来非是爱吟诗。
临江仙。宋代。蔡伸。 昨夜中秋今夕望,十分桂影团圆。玉人相对绿尊前。素娥有恨,应是妒婵娟。人静小庭风露冷,歌声特地清圆。醉红醺脸髻鬟偏。翠裙轻皱,端的为留仙。
和孟郊韵。宋代。林邵。 山僧庞眉苍,翻径坐禅床。层轩豁远目,静室便异香。微风仙籁响,过雨晴岚光。何须向庐阜,此即真道场。
生日漫言。明代。沈周。 幼时慕八十,妄念笑荒唐。八十思幼时,过事惊渺茫。事过三万日,人如傀儡忙。忙忙到衰老,傀儡是末场。谬以百年算,畸日苦不长。虽有六千日,长短未可量。使长莫如前,使短亦不妨。固非罹夭阂,白发映黄肠。生顺与没宁,大观理之常。今日喜饮酒,乐极发悲伤。盗蹠不在寿,颜渊千载光。寿亦何足重,所耻无流芳。耻贫无润身,不耻食糟糠。耻贱无克家,诗书在犹亡。腐草举末焰,螺田怀馀香。含灵参天地,息存还自强。
卜算子。唐代。吕岩。 心空道亦空,风静林还静。卷尽浮云月自明,中有山河影¤供养及修行,旧话成重省。豆爆生莲火里时,痛拨寒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