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
郑允端。 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雨篷为吟友题。元代。宋无。 家分半席来鸥眠,与随吴头楚尾天。机杼晓声柔橹月,帘帷暝色片帆烟。鱼龙窟宅同春梦,难犬图书当夜船。咫尺五湖晴景好,钓竿间在草堂前。
次韵答曾彦明都事。明代。郑潜。 对酒不成醉,明朝俄远离。过门君已行,绿阴坐移时。佳句从南来,我车已驱驰。相思共明月,耿耿将安之。
摇毫倾刻便成章,弱冠名标桂籍香。仓氏官閒聊自喜,荆州望重岂能方。
高谈不辨连三日,敏识空惊下五行。留落更烦勤慰谕,谁知宠辱渐能忘。
次韵韩景贤承议自金陵沿檄宣歙道中见贻二首 其二。宋代。葛胜仲。 摇毫倾刻便成章,弱冠名标桂籍香。仓氏官閒聊自喜,荆州望重岂能方。高谈不辨连三日,敏识空惊下五行。留落更烦勤慰谕,谁知宠辱渐能忘。
过邕州昆崙关。元代。陈孚。 昨日过大林关,酸烟毒雾山复山。今日过昆崙关,寒泉怒泻声潺潺。道傍榕树齐如织,千柯万叶岩崖间。怪藤倒悬一百尺,霜雪不剥皮坚顽。势如蛟螭夭矫下绝壑,驻马侧视不敢攀。老虺忽何来,眼闪电光尾弯弯。山童惊颤发卓竖,劝我急勒金鞍还。因思狄天使,貔貅夜度摧狂蛮。上元灯火杳何处,至今野烧痕斓斑。我虽一书生,袖有青丝纶。誓将报天子,肯避路险艰。邕州南征士三万,铁甲未解寒痌瘝。我身七尺不能勇,金符正尔羞苍颜。铁鞭一挥出关去,孔雀飞下沧江湾。
曲江道中二首 其一。宋代。赵蕃。 舟下丰城十里馀,树烟鸥泊尽人居。是间欲画已不得,况有乱舟来捕鱼。
立春惟长舅、无学弟暨王、吴两生同游野寺看梅三首 其三。明代。袁宗道。 莫惜倾三雅,春来第一游。舅甥多雅谑,文酒是名流。客有王摩诘,人逢顾虎头。东山初吐月,酣极转清幽。
冰条木叶。又横斜照水,一花初发。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疏疏满地珊湖冷,全误却、扑花幽蝶。甚美人、忽到窗前,镜里好春难折。
闲想孤山旧事,浸清漪、倒映千树残雪。暗里东风,可惯无情,搅碎一帘香月。轻妆谁写崔徽面,认隐约、烟绡重叠。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枝清绝。
疏影(梅影)。宋代。周密。 冰条木叶。又横斜照水,一花初发。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疏疏满地珊湖冷,全误却、扑花幽蝶。甚美人、忽到窗前,镜里好春难折。闲想孤山旧事,浸清漪、倒映千树残雪。暗里东风,可惯无情,搅碎一帘香月。轻妆谁写崔徽面,认隐约、烟绡重叠。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枝清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