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路草凄凄,枫林杜宇啼。思深湘岸曲,声断郢云西。
故国春归尽,他乡客去迷。凄凉听渐近,疲马亦长嘶。
客中闻子规。唐代。王恭。 关路草凄凄,枫林杜宇啼。思深湘岸曲,声断郢云西。故国春归尽,他乡客去迷。凄凉听渐近,疲马亦长嘶。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游西岩。宋代。蒲寿宬。 谁扇洪炉欲煮铁,一寸如冰不曾热。岁寒心事梅花知,炭事如何与冰说。西岩结屋烟作罩,斑斑不露如隐豹。人生大欲刚断除,静处生涯乃仁乐。碧梧翠竹呈琅玕,寒泉玉佩鸣珊珊。终焉为计亦不恶,岂知白日生羽翰。翻思一夜钟鸣时,先生高卧如希夷。何人更嗔瘴鬼疟,及锋而用皆惊疑。荐泉采菊想遗迹,奚其与侣昌黎伯。薰莸已定人所知,聊把曾游纪岩石。
寄中中老稚。宋代。许必胜。 客久归无计,家书懒再看。寄声花郑重,为报竹平安。诗酒吾能老,饥寒汝自宽。今年新酿熟,收拾钓鱼竿。
八日王宗哲宅见菊。明代。何景明。 燕台菊树艳秋堂,楚客乡心益渺茫。人世几回逢一笑,天涯明日过重阳。高云锦石寒相映,细雨清沙湿不妨。况是右丞多雅咏,可能无兴醉花傍。
长相思 其二。明代。刘基。 长相思,在苍梧,九疑愁云隔明都,湘神泪滴湘水枯。冥冥雾雨啼短狐,枫林沉阴天色晡。凤皇不食鸱鸮呼,嗟我欲往空长吁。
客中赠刘未林太史。近现代。胡雪抱。 忆识当年王石云,品题馨逸便知君。丹华粲照青藜杖,墨妙珍看白练裙。病起迂倪山意集,吟过老杜水香薰。天涯留滞馀横览,我亦登楼怅离群。
赠平原师妙觉归温州。宋代。陈著。 喝破炎尘一锡飞,迂程千里访衰迟。袖中明月无时价,面上清风似故知。契顺何求惟勇义,参寥欲去且谈诗。便应立脚五山顶,未死相闻倘有期。
郑州留别沈平之。明代。于谦。 秉烛连床坐夜分,漏声和月度辕门。重论幼稚多堪笑,细数交游半不存。最好知心成白首,可能醒眼对金樽。明朝又是梁园别,两地相思劳梦魂。
桃源忆故人·归舟寄台南乃武开运等诸先生。近现代。王亚南。 萍踪转辗家园近。情绪无端愁损。欲寄故人书信。只觉言难尽。仙山深处花成阵。花谢花开谁问。蛱蝶粉红偷揾。自在栖香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