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霜叶正纷纷,不见燕台只见云。君去试看台下草,何人更忆乐将军。
送人从北平军。唐代。王恭。 蓟门霜叶正纷纷,不见燕台只见云。君去试看台下草,何人更忆乐将军。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送徐圣可十首 其四。唐代。王质。 一陈一叶此横飞,飞到清霄总不迟。东海月轮今又满,履綦安稳上丹墀。
神山歌。宋代。陆游。 吾闻海中五神山,其根戴以十五鳌。一朝六鳌被钓去,岱舆员峤沉洪涛。尚余三山岿然在,当时不没争秋毫。如何蓬莱又已浅,忽见平地生藜蒿。伏羲迨今几万岁,世事如火煎油膏。娶妻不敢待翁命,治水无暇怜儿号。避谗奔楚仅得免,历聘返鲁终不遭。老聃关尹亦又死,人实危脆无坚牢。有口惟可饮醇醪,有手惟可持霜螯,勿令他人复笑汝,後有万世来滔滔。
送大宗伯两洲王公考绩二首 其一。明代。杨继盛。 台斗光芒临紫极,东风行色动江干。春归吴苑晴花合,天入燕云晓旆寒。礼乐百年开万国,星辰入座肃千官。彤庭旧识尚书履,天下苍生属谢安。
题一粟斋。明代。释函可。 一粟大如许,其中世界藏。卧听宫漏水,行拂御炉香。天近神仙赫,恩多日月长。野人频到此,破衲亦辉光。
折桂令·平生不会相思。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