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登临望,荒城水乱流。天边孤嶂雨,烟外几家秋。
近郭寒砧响,长沙落雁愁。乡心正无那,回首仲宣楼。
秋中九日登南楼。唐代。王恭。 海上登临望,荒城水乱流。天边孤嶂雨,烟外几家秋。近郭寒砧响,长沙落雁愁。乡心正无那,回首仲宣楼。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寄孙钟元徵君。清代。胡孟向。 危行今时见古人,每询杖履忆相亲。山中耕凿还三代,劫后年华过九旬。嗜学深心真忘老,迎人善气自如春。啸台旧迹孙宗事,未许先生附隐沦。
天山草堂与杨贞复论白沙先生学兼贻同会诸友四首 其四。明代。何维柏。 杖藜随处是天台,更喜刘郎此地来。共访仙源莫归去,山城今有楚云台。
陆广晓发。明代。王守仁。 初日曈曈似晓霞,雨痕新霁渡头沙。溪深几曲云藏峡,树老千年雪作花。白鸟去边回驿路,青崖缺处见人家。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无劳羡九华。
次韵贾逢源见寄二首 其一。元代。叶颙。 不成惊世事,愧读古人书。老去功名懒,贫来故旧疏。白云生户牖,明月宿庭除。亦有无心者,携琴访逸居。
幽兰题姚节妇金氏传后。宋代。张简。 幽兰生深谷,靡靡多容光。众草虽共长,安得比其芳。修丛泛光风,紫蕤明朝阳。岂徒媚春色,特以持贞良。幽閒意自得,婉淑情不伤。忽然商飙发,肃肃飞严霜。卉木竞凋谢,山林亦荒凉。惟兹一寸芳,枯槁犹馨香。岂同桃李花,零落随风扬。小草有坚操,虽死而不亡。佳人在空谷,遭时不平康。能以礼自持,与世扶纲常。我歌幽兰诗,楚调悲中肠。掩抑发鸣琴,声尽馀慨慷。
秋日同僚属登声远楼。明代。区元晋。 凭高一望遍遐陬,览胜真宜陟此楼。官里簿书无暇日,檐前鸿雁见初秋。闾阎习朴居何陋,蛮獠风淳古可俦。坐听弦歌蔼比屋,直从南诏论中州。
浣溪沙 寿菊轩弟。宋代。段克己。 白发相看老弟兄。闲身无辱亦无荣。儿孙已可代躬耕。了却文章千载事,不须谈笑话功名。青山高卧待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