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山窗里,灯残欲二更。月中山叶堕,阶下草虫鸣。
风便遥钟响,霜寒独自惊。青云犹未达,徒此怅离情。
灯下写怀。唐代。王恭。 独坐山窗里,灯残欲二更。月中山叶堕,阶下草虫鸣。风便遥钟响,霜寒独自惊。青云犹未达,徒此怅离情。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经秦皇墓。宋代。鲁交。 祖龙何事苦东巡,仙驾归来冢草新。项籍已飞三月火,子婴犹醉六宫春。元来沧海殊无药,却是芒砀暗有人。自古乾坤属真主,骊山山下好沾巾。
哭同年刘景元谕德三首 其一。明代。王鏊。 迂癖平生不受针,两迂相合作同襟。伤哉贾氏清时泪,皭若杨公莫夜心。郢质既亡谁为斲,伯牙虽在罢弹琴。高坡门巷西州路,短笛斜阳落叶深。
游青山因过西庄。宋代。李之仪。 青山忽相值,一笑脱征衫。未就三都赋,聊寻五柳潜。并游虽得意,作阔更愁兼。问字终忘倦,言归但小惭。旁求须作相,未聘且耕岩。赠别无多语,禔身要律贪。
寿楼春二首 其一。清代。奕绘。 吁嗟乎天哉。怅夫人已矣,俾我心哀。丁将军之苗裔,日微而衰。君弃我,归泉台,并弃呱呱诸婴孩。五载殡山中,大南峪里,君骨几时埋。繁忧忽从中来。对病中遗像,渺渺予怀。犹记布衣缟带,自东山回。会再把,朱棺开,哭不成声心如摧。从兹永分离,鼓盆而歌心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