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放仙鸟,梦游东海滨。行歌小山桂,遂偶沧洲人。
结交龙门子,招邀浮丘生。都无簪冕系,而有山水情。
浮丘逐铜辇,龙门登玉堂。皤然沧洲隐,与我唫沧浪。
有时猎群书,宛在竹深处。境静不遑眠,中宵启前户。
龙门惜暌离,故写无声诗。别后见云树,相思但悽其。
题高廷礼为陈拙脩绘沧洲隐。唐代。王恭。 我昔放仙鸟,梦游东海滨。行歌小山桂,遂偶沧洲人。结交龙门子,招邀浮丘生。都无簪冕系,而有山水情。浮丘逐铜辇,龙门登玉堂。皤然沧洲隐,与我唫沧浪。有时猎群书,宛在竹深处。境静不遑眠,中宵启前户。龙门惜暌离,故写无声诗。别后见云树,相思但悽其。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乌程贰教李春夫四首 其二 泮宫迎养。明代。张宁。 木铎晨初举,亲舆暮已过。禄嗟升斗薄,养比鼎裀多。化雨连桥梓,文风振蓼莪。不须经史训,身教易渐摩。
别云山老禅。元代。朱希晦。 风流老禅思不羁,悠然邂逅川水湄。谩笑支郎爱神骏,素闻玄度能工诗。天关九重守虎豹,江海万倾生蛟螭。枣大如瓜信可食,何时径往寻安期。
赵李倪三居士建凌霄会求赠。元代。行端。 双径在吴浙,实为山之雄。天目如屏拥其北,钱塘似练纡其东。重峦叠巘不知几千万,但见五峰秀色崷崒摩青空。下有跋陀神龙窟,上有睹史夜摩宫。晴云暖霭生岩松,朝开暮合无终穷。祖师据此鞭麟凤,森罗万象明真宗。纳须弥兮于芥子,卷法界兮于针锋。本源自性有常分,宁须妙用求神通。俨如鹿园与鹫岭,紫金光聚人天中。说法至今犹未散,天华似雨飘空濛。
漫兴 其三。清代。王柏心。 仗节专征讨,连营授指麾。封侯原自易,报主不应迟。屡蹈多方误,频闻左次师。明明诛赏在,皇断岂能移。
睡稳藤床出郭迟,行行已负白岩期。澄潭古寺僧常定,老树前朝客易悲。
路远竟随明月至,山空似与素秋宜。重来拟结骚坛侣,莫使山灵笑后时。
白岩贞庵游潭柘寺联句见忆次韵奉酬二首 其二。明代。储巏。 睡稳藤床出郭迟,行行已负白岩期。澄潭古寺僧常定,老树前朝客易悲。路远竟随明月至,山空似与素秋宜。重来拟结骚坛侣,莫使山灵笑后时。
昌夜山行入涉县。明代。李孙宸。 暮云已没乱山横,疲马踟蹰不肯行。地僻茅椽几家住,天遥江树一灯明。喧嚣不辨舆人语,开凿新通驿路程。赖是前驱逢负弩,主人犹解重长卿。
叶夷中屡以书求予记敬斋予往年尝为亲旧为记及铭矣今独成两绝句寄之 其二。宋代。张栻。 向来屡著敬斋语,正恐多言意未明。今日报君惟一句,工夫端的贵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