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道青云定有期,忽闻长逝使人悲。尊前握手难重会,客里论心更与谁。
月隐屋梁愁独夜,魂飞淮海梦归时。青山何处荒坟树,未絓吴钩泪已垂。
哭陈叔晦。唐代。王恭。 祗道青云定有期,忽闻长逝使人悲。尊前握手难重会,客里论心更与谁。月隐屋梁愁独夜,魂飞淮海梦归时。青山何处荒坟树,未絓吴钩泪已垂。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唐都尉山池。唐代。崔湜。 曲渚飏轻舟,前溪钓晚流。雁翻蒲叶起,鱼拨荇花游。金子悬湘柚,珠房折海榴。幽寻惜未已,清月半西楼。
过南郭野寺。明代。施峻。 休沐出南郭,寻僧一扣关。孤灯燃白昼,疏磬满秋山。束带经年苦,看云尽日闲。斋厨清供罢,惊鸽欲飞还。
题牧山画松。清代。李锴。 平生爱松多苦节,独立秋风共萧瑟。真精元气通往来,每与长松化为一。城东牧山亦有得,能使灵明两相契。伸纸有时放直笔,阑阑珊珊扫枯蘖。兴深风雨黯欲低,意走毫芒险成绝。蟠龙大泽一节申,野鬼穷岩夜阴泄。遂恐神物不自朽,霹雳当空猛摧裂。廌翁廌翁万事毕,老骨颓唐直如杌,其与此松并生灭。
题四老庙二首 其二。唐代。许浑。 避秦安汉出蓝关,松桂花阴满旧山。自是无人有归意,白云常在水潺潺。
喜二谢至。清代。曾灿垣。 幽梦不相期,开门适所思。楼当山缺处,客到酒香时。乱草十余步,闲花三两枝。忍看今夜月,已隔柳阴迟。
除夕二首 其二。明代。文徵明。 黯黯离愁酒半醺,不眠閒读送穷文。旅窗灯火寒犹在,村巷鸡声岁又分。千里家山归有渐,百年心事老无闻。未妨去国还飘泊,已把閒身等白云。
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六。清代。朱彝尊。 龙香小柄琵琶弯,切玉玲珑约指环。试按花深深一曲,海棠开后望郎还。
大江东去 其十五 次苏韵,谢史恭甫寄惠竹椅。明代。夏言。 玉削湘筠,藤缕细、巧手掣成名物。多谢山人遥遗赠,列置高堂四壁。清映水帘,凉分石枕,助炎天霜雪。银屏绣榻,看来未算雄杰。有时徙倚轩窗,听雨听风,幽兴偏多发。坐对灵峰七十二,朝暮云烟兴灭。携向园亭,白鸥相伴我,披襟散发。南楼弄笛,不用胡床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