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树重林隔花远,仙源一道缘溪回。太常峰顶千秋雪,石门洞中万古苔。
石门隐映灵湫窟,积水澄波洞毫发。龙鸣午夜发天声,僧定空山见秋月。
美人家住石门东,散帙垂帷杳霭中。千嶂云来窗户白,半岩雨过野泉红。
美人自是儒林秀,叔父风流今白首。醉来莫赌山阴棋,兴在宁陪竹林酒。
门前水硙霜花米,席上春盘脍鲜鲤。何意匡庐四五峰,飞落君家画屏里。
君今见画思隐沦,谓我年来得句新。谁知纸上千章富,不换仓中五斗陈。
水墨横图为姜养恬书。唐代。王恭。 梗树重林隔花远,仙源一道缘溪回。太常峰顶千秋雪,石门洞中万古苔。石门隐映灵湫窟,积水澄波洞毫发。龙鸣午夜发天声,僧定空山见秋月。美人家住石门东,散帙垂帷杳霭中。千嶂云来窗户白,半岩雨过野泉红。美人自是儒林秀,叔父风流今白首。醉来莫赌山阴棋,兴在宁陪竹林酒。门前水硙霜花米,席上春盘脍鲜鲤。何意匡庐四五峰,飞落君家画屏里。君今见画思隐沦,谓我年来得句新。谁知纸上千章富,不换仓中五斗陈。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送郭价甫 其二。明代。杨慎。 德音无与酬,怅然兴我思。人生非鹿豕,安得免乖离。河洲有芳兰,采之堪赠贻。猗猗扬馨香,千里同襟期。
蓼虫。宋代。王安石。 蓼虫事业无余习,刍狗文章不更陈。隐几自怜居丧我,倨堂谁觉似非人。难堪藏室称中士,祗合箕山作外臣。尚有少缘灰未死,欲持新句恼比邻。
题馨甫亲舍望云图册。清代。许传霈。 我生少小悲失怙,十五年来未抔土。壮来又叹轻别离,六十老母难得聚。举头浩浩白云天,无尽行云有尽年。归云不比去云速,别亲那得省亲难。钱塘老友胡馨甫,废诵蓼莪痛肺腑。孝思发为古文章,画图咀出旧甘苦。自说从军燕赵间,东南半壁惊烽烟。骨肉分飞家书绝,关河迢递金鼓喧。途穷日暮辄回首,怅望家山何处有。一日思亲十二时,归梦不归难消受。惟有云影来朝朝,送入天涯路不遥。隐约亲舍出其下,见云如见双亲招。招之不至心凄怆,把酒问天何独妨。悔身不如雁与鸿,秋来犹得飞南向。我闻此言发长叹,多少游子摧心肝。生不能养死不葬,一般滋味总辛酸。嗟嗟人生穷通得失皆天成,何必纷纭车马去门庭。纵然负米逮养出百年,藜藿当年无限情。况乎菽水莫承常常尔,迟暮光阴疾奔驶。转瞬已不见高堂,永诀暂离伤奚似。披斯图,泪如珠,愿为天下人子大声而疾呼。与其风尘奔走富且贵,不若贫贱困苦长家居,云兮云兮知我乎。
追挽蔡居士。明代。尹台。 大隐谁言远市朝,我思高士竟难招。吊怜楚老哀同剧,荐忆庚桑报自劳。旧木萧萧围宅冷,长川泯泯去人遥。郤家故有乔林桂,何事奇芬阻碧霄。
小李将军院体小幅(二首)。明代。祝颢。 金屋琼台拥画楼,锦云香满采莲舟。人间尽道仙家乐,不识霜娥有底愁。
乡进士邹道甫以严君之命借听于余余实无得也不忍逆其意以二绝酬之 其一。明代。王世贞。 子云有字何须问,摩诘无言转更难。请看佛堂方丈地,丛丛忍草蔓栏干。
秋杪雨中过凤池园。清代。潘遵祁。 听雨思移竹,看云忆种瓜。短垣新旧叶,荒圃浅深花。地僻方征战,天寒未室家。吴侬嬉岁晚,米价似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