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林茅舍清溪口,山人醉倒黄精酒。峰头昨夜春雨多,起拂萝衣听寒溜。
高廷礼水墨二图 其二。唐代。王恭。 重林茅舍清溪口,山人醉倒黄精酒。峰头昨夜春雨多,起拂萝衣听寒溜。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丈室天花不扰魔,题襟重启胜怀多。百年旧事春明录,一曲清流太液波。
雅集共欣陪杖履,名篇应不废江河。碧山堂与横云舍,天为公留安乐窝。
史馆重葺舫斋次珊尚书用朱椒堂韵成三律次韵奉和三首 其三。清代。夏孙桐。 丈室天花不扰魔,题襟重启胜怀多。百年旧事春明录,一曲清流太液波。雅集共欣陪杖履,名篇应不废江河。碧山堂与横云舍,天为公留安乐窝。
过郭传师太尉山居。宋代。郑谌。 大固擅雄强,一峰连紫逻。户牖开上头,可爱不可唾。前山奔马来,一一窗间过。无人识故侯,得趣贪高卧。不受富贵吞,但供香火课。枪甲久沈埋,诗书真顿挫。两国正交兵,万民心胆破。莫惜功业成,更遣声名大。
清明日离蓝田白鹿原寄王太博。宋代。魏野。 白鹿原东晓色中,人家新火翠烟浓。岂惟心友难为别,驴上迴头恋玉峰。
酬于君实。宋代。释居简。 新有吴霜著鬓颠,却无俗驾到门前。试寻池草生春思,不为楼钟废晓眠。葵苦易荒锄短日,豆甘多种廪残年。家生冷淡尤堪笑,却怕炎炎又可怜。
枯木半龙鳞。宋代。林希逸。 枯木奇如许,空山阅几春。千寻依鸟道,一半是龙鳞。磥砢真如石,扶持果有神。雪犹留败甲,云不露全身。藤比髯尤老,根疑爪欲伸。伫看雷雨夜,一跃到天津。
左原诗三十二首 其三 南高山。宋代。王十朋。 山后风来闻县鼓,荡中秋至集宾鸿。我归种菊东篱下,长在悠然眼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