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梗飘飘未遇时,此怀唯有故人知。离心几度曾相梦,交态于今更不疑。
黄菊青樽谁共榻,白云高馆独垂帷。遥知玩宇楼中月,应怪登临每负期。
次韵答高漫士 其一。唐代。王恭。 萍梗飘飘未遇时,此怀唯有故人知。离心几度曾相梦,交态于今更不疑。黄菊青樽谁共榻,白云高馆独垂帷。遥知玩宇楼中月,应怪登临每负期。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登绳金塔望庐山。明代。杨基。 过鲁必谒岱,入洛须望嵩。嗟余夜半入彭蠡,月黑不见香炉峰。明登望湖亭,雨气何空蒙。山僧指点笑五老,正在烟云中。今朝蹑层梯,高标揭晴空。匡庐远出百里外,紫翠映带春霞红。虽云仿佛见颜色,已觉浩荡开心胸。在山看青山,佳处未尽逢。不如迥立万仞表,一日览尽千玲珑。何当生羽翰,两腋乘天风。不论雨雪与晴霁,回翔下上饱玩八面青芙蓉。
挽蔡汀州。宋代。陈宓。 文价琼琚重,心期玉雪清。如何后忠惠,不使累公卿。宰县多遗爱,题舆有最声。朱幡惊断裂,怅望上杭城。
扁鹊墓。明代。王磐。 昔为社长时,方投未可录。一遇长桑君,古今皆叹服。天地为至仁,既死不能复。先生妙药石,起死效何速。日月为至明,覆盆不能烛。先生具正眼,豪釐窥肺腑。谁知造物者,祸福相倚伏。平生活人手,反受庸医辱。千年庙前水,犹学上池绿。再拜乞一杯,洗我胸中俗。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其二。宋代。米芾。 半岁依脩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风入松 其一 西湖戏作。宋代。侯寘。 少年心醉杜韦娘。曾格外疏狂。锦笺预约西湖上,共幽深、竹院松窗。愁夜黛眉颦翠,惜归罗帕分香。重来一梦觉黄粱。空烟水微茫。如今眼底无姚魏,记旧游、凝伫凄凉。入扇柳风残酒,点衣花雨斜阳。
哭徐玑五首。宋代。赵师秀。 思君气实充,不与短折类。血死匪无由,恐是服椒罪。君于药自深,何独此乎昧。岂不闻仙人,饵菖得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