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周嘉禾纪王瑞,一茎芃芃连九穗。汉家宫殿发灵芝,金光晔晔生铜池。
紫文缃核浮香来,复见君侯府庭内。王母仙根岂浪传,玄都佳种今犹在。
繁花并蒂玉交柯,异体同苞孕太和。非关雨露生成别,自是公门佳气多。
红莲幕下开仙馆,何必天台羡刘阮。鹦鹉斜飞不敢窥,祥乌欲下空偷眼。
锦袍朝觐又承恩,采摘唯应奉至尊。宸居玉食天齐寿,九节昌阳何足论。
赠照磨瑞桃歌。唐代。王恭。 成周嘉禾纪王瑞,一茎芃芃连九穗。汉家宫殿发灵芝,金光晔晔生铜池。紫文缃核浮香来,复见君侯府庭内。王母仙根岂浪传,玄都佳种今犹在。繁花并蒂玉交柯,异体同苞孕太和。非关雨露生成别,自是公门佳气多。红莲幕下开仙馆,何必天台羡刘阮。鹦鹉斜飞不敢窥,祥乌欲下空偷眼。锦袍朝觐又承恩,采摘唯应奉至尊。宸居玉食天齐寿,九节昌阳何足论。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有酒作。宋代。李新。 富贵日厌意,志愿男子多。饥寒一身赘,奈此两臂何。有子立参肩,於人犹负痾。食菜色染颜,肘露枯树柯。柴门旷宾至如归从,汝往张雀罗。不粒尚犹可,无酒伤天和。半世友孙生,斗禄才免薖。割腹送名酒,一饮衰颊酡。弱子知有酒,走戏如投梭。铁也未抵醉,阿林先缓歌。环守独脚锉,盃到倾长河。我若不饮酒,顾影已婆娑。仰看颓檐日,去去疾沧波。
夜酌问菊因忆方山人。明代。陶益。 木叶今萧瑟,霜花近若何。樽前留一醉,篱下拟重过。剪烛幽怀切,敲棋逸兴多。招邀不相及,高士在岷峨。
宿太湖口二首 其一。宋代。孙觌。 谁令醉尉怒,端是丞相嗔。交疏白眼见,愁绝翠眉颦。迟暮仍三黜,惊窥有四邻。还将万里眼,笑索岭梅春。
西园即事。明代。顾清。 百株高柳眼中栽,十亩荒园手自开。白发渐多难断遣,青鞋无恙许追陪。行田数共邻翁语,看竹时从野寺回。昨日近庄传喜事,水南新筑钓鱼台。
酬瘦湘早春寄怀并读其近作。近现代。胡雪抱。 心如湖水可通达,知汝近来福分清。画眉晚添春妩足,梳头晓怯秋瞳明。自然盈抱芳香意,不似空林寂寞情。何复牵怀貌伧父,傅之雪月滋寒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