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有远态,醉来常讶真。烛前瞥见三湘意,便欲牵裳行采蘋。
满堂飞翠疑可掬,眼花忽堕愚公谷。主人捧觞我不闻,但觉啼猿与秋瀑。
林间巾舄如有情,谁向沧浪唱濯缨。飒然片雨归彭蠡,恍惚孤云还赤城。
醒来始误双毫妙,我与龙门昔同调。世人观画不观神,老夫兴在丹青表。
高漫士为许宗显作山水图。唐代。王恭。 水墨有远态,醉来常讶真。烛前瞥见三湘意,便欲牵裳行采蘋。满堂飞翠疑可掬,眼花忽堕愚公谷。主人捧觞我不闻,但觉啼猿与秋瀑。林间巾舄如有情,谁向沧浪唱濯缨。飒然片雨归彭蠡,恍惚孤云还赤城。醒来始误双毫妙,我与龙门昔同调。世人观画不观神,老夫兴在丹青表。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甲戌广阳花朝。清代。吴启元。 我亦江南客,逢春倍惜春。此时杨柳树,一望正愁人。社鼓家家酒,桃花处处津。东风待归骑,决计莫逡巡。
以越笺与三四弟有诗次韵。宋代。王洋。 无复花生拙笔头,一生长负剡藤羞。过门多是陈惊坐,得句谁怜赵倚楼。社友书来频寄语,山翁鬓已不禁秋。老干仙去吾宗冷,有继华星一字不。
送王循道赴省试四首 其三。宋代。孙觌。 秦俗自击缶,齐人善吹竽。宁闻牛角斗,莫奏凤将雏。独唱谁能晓,弥天和欲无。中郎非俚耳,为斲爨中枯。
重和四首 其四。明代。释函可。 远碛留天地,无言雪一庭。正襟坐古哲,开户看沧溟。虎迹任来去,人情半醉醒。老僧应不厌,多病怯疏棂。
予家窗外种竹逾千个每开窗辄相对终日今岁馆前亦多竹遂赋一首。宋代。方一夔。 五年惯在家,贫贱自称好。饥鹰空护巢,疲马长恋藁。森梢万脩竹,自喜结交早。旦暮从渠游,不恨两枯槁。今年出山去,败鼓费击考。此君不我嫌,到处惬怀抱。翛然书斋下,粉黛间新老。相看便歌咏,物外恣探讨。此生一过客,去住何足道。竹下有石交,归来薙幽草。
到马塍哭尧章。宋代。苏泂。 儿年十七未更事,曷日文章能世家。赖是小红渠已嫁,不然啼碎马塍花。
杂诗 其四。清代。冯誉骥。 悠悠芳泽兰,猗猗修竹林。湛湛青天月,泠泠绿绮琴。皎皎红妆女,寂寂无知音。良人远从役,惜别泪沾襟。寂寞余空床,徘徊弄锦衾。欢乐苦夜促,离别怨宵沈。飞鸟翔树间,索群动孤吟。愿托一片影,明此千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