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桥边卸马鞍,燕山秋草色漫漫。百年王气和烟散,往事空从画里看。
胡人牧马图。唐代。王恭。 海子桥边卸马鞍,燕山秋草色漫漫。百年王气和烟散,往事空从画里看。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临雨亭。宋代。刘敞。 秋至感人思,登临成惘然。浮云帝乡外,落日古城边。归雁声相别,幽花色可怜。名山负独往,触物见徂年。
送洛阳韩丞东游。唐代。韦应物。 仙鸟何飘飖,绿衣翠为襟。顾我差池羽,咬咬怀好音。徘徊洛阳中,游戏清川浔。神交不在结,欢爱自中心。驾言忽徂征,云路邈且深。朝游尚同啄,夕息当异林。出饯宿东郊,列筵属城阴。举酒欲为乐,忧怀方沈沈。
樟木歌。元代。叶颙。 古木千年隐林麓,傲雪凌寒久幽独。霜皮虽无四十围,中有昂霄气盈掬。孔明庙前色颇同,草堂诗老惯抚育。雨淋日炙岁月摩,干槁根摧忽颠踣。樵夫刍客不我顾,长伴苍苔映寒绿。今年公府创高堂,梁栋求之苦不足。幕官骑马自入山,匠者驱驰如鬼速。自惭拙才复何用,例辱斧斤蒙齿录。山翁因笑百无能,一生支离同此木。抚木三叹为木言,如此奖擢非我欲。不愿尔为秦皇阿房宫,不愿尔为汉武黄金屋。两君富贵骄且淫,是中唯蓄美女藏珠玉。但愿尔为幽人庐,满贮烟霞寄空谷。有时惟闻读古书,凛凛忠义横在腹。有时惟闻弹古桐,高调凄凉声断续。否则搆作承明庐,岿然长在天子目。广延天下之英豪,献可替否干王禄。此时不独木尔荣,四海苍生尽蒙福。
悼外。清代。言忠贞。 别具棱峥骨相清,读书原不慕公卿。一官贫到无长物,七秩年犹累至情。南浦帆归才几夕,西河泪尽痛今生。只知重作天涯计,遽尔寻儿地下行。
题梁秘阁玉堂何似亭。宋代。林希逸。 放眼久知亭外景,连朝苦恨雨昏昏。红飘落桂浑如雪,青失平林总是云。与世相忘真有道,休官曾不待移文。玉堂天上空回首,白发追寻我愧君。
李景初许借翦彩花数轴一观累日不至戏成二绝。宋代。强至。 壶蜂蛱蝶日徘徊,只欠生香去复来。应是春风随玉指,剪刀行处一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