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冠道履释袈裟,百劫庄严不受些。笑倒灵山临末会,生平伎俩一株花。
题曹源 其二。唐代。董其昌。 儒冠道履释袈裟,百劫庄严不受些。笑倒灵山临末会,生平伎俩一株花。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从子诚夫以诗见赠次韵答谢。清代。赵殿最。 间居潇洒乐春温,菜圃茶亭认近村。岁月且贪花里过,儿童不厌市中喧。看书反复难求解,问字推敲未掩门。取次将成终老计,草堂已扫旧巢痕。
病中述怀十首 其二。宋代。王绅。 负痾己逾月,今晨觉少康。稍兴临古镜,颓颜忽半苍。灼彼东篱菊,依依傲寒霜。虽然质柔弱,晚节犹含芳。此身胡不如,抚己成慨慷。人生匪金石,盛衰固其常。但得保其真,荣悴非所伤。炉烟飏微熏,檐花散馀馥。身閒心自清,病可神始足。矫首对金门,怡情陶玉烛。
题阙 其八十八。明代。王世贞。 宣和负与国,复渝海上盟。一念不胜贪,宇宙遂佳兵。朱仙十三诏,竟分南北形。奕世言恢复,聊尔美其名。开禧大辱国,符离亦无成。孱然史越王,持重见讥评。贵寿复世延,毋乃当帝情。
离天姥五里入石桥路。宋代。李光。 江湖方喜脱风波,岭路还惊上下坡。赖自随身有竿木,南来未怕石头多。
送王生还嵩盟兼讯赵叔。明代。何景明。 此向嵩州去,遥看溟海穷。行人三月尽,独马万山中。雪岭衔西日,春沙起北风。传书问故旧,天地一冥鸿。
瓶中腊梅。清代。戴亨。 不随梅竞白,迎腊吐芳菲。于道色唯正,先春气不违。暗香闻静夜,幽室发清机。意趣忘言说,寒窗对月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