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住江南寺,随缘到上京。多生修律业,外学得诗名。
讲殿偏追入,斋家别请行。青枫乡路远,几日尽归程。
送闲师归江南。唐代。张籍。 遍住江南寺,随缘到上京。多生修律业,外学得诗名。讲殿偏追入,斋家别请行。青枫乡路远,几日尽归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宋代。杨万里。 药里关心正腹烦,强排孤闷到东园。行穿一一三三径,来往红红白白间。绕树仰看浑不见,隔溪回望不胜繁。村村桃李家家柳,脚力酸时坐看山。
沈郡公膺覃恩封典。明代。卢龙云。 三年绩未上,已下紫泥书。来暮歌分虎,恩深念佩鱼。前星依北极,薄海庆东储。布诏周蓬巷,承纶及草庐。褰帷仍露冕,赐盖并高车。异等空增秩,应知汉不如。
简斋年七十五腹疾累月自忧不救邀作豫挽诗 其一。清代。姚鼐。 龙飞四载一词臣,吟啸江山五十春。莫怪尊前为了语,当年同辈久无人。
观棋。唐代。李从谦。 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
题庐陵曾氏耕耘轩。明代。吴伯宗。 理世协休證,高人爱田庐。畇畇原隰间,绎绎春雨馀。举趾秩东作,土膏润菑畬。晨出接云雾,暝还读诗书。于焉乐耕凿,岂惜终勤劬。稼穑自秋成,淳澹真怡愉。鸣鸠拂高树,草绿当座隅。华发对清酤,击壤歌唐虞。
送译上人出蜀。宋代。王灼。 久雨败沼荷,晓风猎岩桂。人各动归思,子独谋远逝。峡门去来舟,日显声利计。扣舷数得失,子独寻师锐。径山天尺五,披光出蒙翳。云居接庐阜,荐福踞鄱汭。维此三大老,从之可卒岁。玉泉亦清冽,纵饮争挽袂。南极百十城,一一尽所诣。宁使茧生足,肯畏雪封砌。更忆大瞿昙,捐身求半偈。
小箕山道中。近现代。芮麟。 恨不偷闲日日来,诗怀一度一为开。小箕山下重经过,忘却今年第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