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卢仝是范阳人。最初隐居在少室山,号玉川子。他的家及其贫困,只有图书堆积。后来以占卜选择住在洛城,只有破屋几间而已。有一仆人留着长胡子,不用头巾裹头;一奴蜱也光脚,且老掉了牙。终日苦吟,靠附近僧人送米维持生活。朝廷了解到他有清高耿介的节操,共两次以周到的礼节召他为谏议大夫,他都没有出仕。当时韩愈做河南行政长官,欣赏他的节操,很尊敬地对待他。卢全曾经被恶少恐吓,向韩愈诉说,韩愈要为他评理,卢仝考虑到不法之人会恨韩愈,不想再追究此事,韩愈更加佩服他的度量。元和年间,逢月蚀,卢仝赋诗一首,意在讥讽当道宦官结成的党羽,韩愈非常赞赏其文辞精巧,其他很多人都很不满。
等到甘露祸起之时,卢仝恰巧与宰相王涯的几位幕僚在相府的书馆中吃饭,于是留宿在此,吏卒秘密行捕,卢全说:“我是卢山人,和大家没有结怨,(我)有什么罪?”官吏说:“既然是山人,来宰相的宅院,难道不是有罪吗?”仓促忙乱中自己也不能辩解清楚,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祸。卢仝年老没有头发,太监就在他的脑后订个钉子(以行刑)。先前卢仝生个儿子取名“添丁”,人们认为是中了预示吉凶的隐语。卢仝性格清高不俗耿介偏执,见识高远不凡。唐代诗体都有创作,却与他人所作不同,自成一家,用词推崇奇崛怪异,一般读的人不理解,了解他的人还是容易领会明白的。后世的人效仿模拟他,于是成为独具一格的一代宗师。有文集一卷传至今。古诗写到:“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与,相戒慎出入。”这是说要防备重蹈前面的覆辙。卢仝情志如霜雪一样纯洁,节操可与松柏媲美,修养已深深达到无咎无誉的境界,还在乎什么失去门庭户院。
唉,一朝踏入不该去的地方,马上跟着遇到祸殃,一块美玉与那些凡石一同毁摔,能不令人痛心吗!
卢仝少有才名,未满20岁便隐居嵩山少室山,不愿仕进。朝廷曾两度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均不就。曾作《月食诗》讽刺当时宦官专权,受到韩愈称赞(时韩愈为河南令)。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兼领江南榷茶使王涯家,与王涯同时被宦官所害——“卢仝老无发,阉人于脑后加钉而死”。 据清乾隆年间萧应植等所撰《济源县志》载:在县西北十二里武山头有“卢仝墓”,山上还有卢仝当年汲水烹茶的“玉川泉”。好友贾岛有《哭卢仝》诗:“平生四十年,惟着白布衣。”
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且奇诡险怪,人称“卢仝体”,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 生。……" 与陆羽茶经齐名。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至今河南济源市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已经演变成茶道,因此卢仝在日本久负盛名。在抗日战争时期,“卢仝故里”碑曾震慑了日本鬼子,使全村免受涂炭。话说当年有一天,日本鬼子从南门进了村,一路烧杀抢掳还杀害了三位村民。不久,又一队鬼子兵从村外向村东门走来,准备再次进村抢掠。奇怪的是,当他们走到“卢仝故里”碑前却停下了,领头的鬼子军官端详了一番石碑上的字迹之后,竟弯腰向石碑鞠了三个躬,然后带领鬼子兵匆匆离去,村子因此免去了一场灾祸。这个故事让人心生感动,卢仝温柔但是强大的力量,竟能在千年之后化解战争,使凶残的侵略者躬身而退。
有所思。唐代。卢仝。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月蚀诗。唐代。卢仝。 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天色绀滑凝不流,冰光交贯寒曈曨。初疑白莲花,浮出龙王宫。八月十五夜,比并不可双。此时怪事发,有物吞食来。轮如壮士斧斫坏,桂似雪山风拉摧。百炼镜,照见胆,平地埋寒灰。火龙珠,飞出脑,却入蚌蛤胎。摧环破璧眼看尽,当天一搭如煤炱。磨踪灭迹须臾间,便似万古不可开。不料至神物,有此大狼狈。星如撒沙出,争头事光大。奴婢炷暗灯,掩菼如玳瑁。今夜吐焰长如虹,孔隙千道射户外。玉川子,涕泗下,中庭独自行。念此日月者,太阴太阳精。皇天要识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劳四体,与天作眼行光明。此眼不自保,天公行道何由行。吾见阴阳家有说,望日蚀月月光灭,朔月掩日日光缺。两眼不相攻,此说吾不容。又孔子师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吾恐天似人,好色即丧明。幸且非春时,万物不娇荣。青山破瓦色,绿水冰峥嵘。花枯无女艳,鸟死沉歌声。顽冬何所好,偏使一目盲。传闻古老说,蚀月虾蟆精。径圆千里入汝腹,汝此痴骸阿谁生。可从海窟来,便解缘青冥。恐是眶睫间,掩塞所化成。黄帝有二目,帝舜重瞳明。二帝悬四目,四海生光辉。吾不遇二帝,滉漭不可知。何故瞳子上,坐受虫豸欺。长嗟白兔捣灵药,恰似有意防奸非。药成满臼不中度,委任白兔夫何为。忆昔尧为天,十日烧九州。金烁水银流,玉煼丹砂焦。六合烘为窑,尧心增百忧。帝见尧心忧,勃然发怒决洪流。立拟沃杀九日妖,天高日走沃不及,但见万国赤子bb々生鱼头。此时九御导九日,争持节幡麾幢旒。驾车六九五十四头蛟螭虬,掣电九火輈.汝若蚀开齱bg轮,御辔执索相爬钩,推荡轰訇入汝喉。红鳞焰鸟烧口快,翎鬣倒侧声醆邹。撑肠拄肚礧傀如山丘,自可饱死更不偷。不独填饥坑,亦解尧心忧。恨汝时当食,藏头擫脑不肯食。不当食,张唇哆觜食不休。食天之眼养逆命,安得上帝请汝刘。呜呼,人养虎,被虎啮。天媚蟆,被蟆瞎。乃知恩非类,一一自作孽。吾见患眼人,必索良工诀。想天不异人,爱眼固应一。安得常娥氏,来习扁鹊术。手操舂喉戈,去此睛上物。其初犹朦胧,既久如抹漆。但恐功业成,便此不吐出。玉川子又涕泗下,心祷再拜额榻砂土中,地上虮虱臣仝告愬帝天皇。臣心有铁一寸,可刳妖蟆痴肠。上天不为臣立梯磴,臣血肉身,无由飞上天,扬天光。封词付与小心风,颰排阊阖入紫宫。密迩玉几前擘坼,奏上臣仝顽愚胸。敢死横干天,代天谋其长。东方苍龙角,插戟尾捭风。当心开明堂。统领三百六十鳞虫,坐理东方宫。月蚀不救援,安用东方龙。南方火鸟赤泼血,项长尾短飞跋躠,头戴井冠高逵枿。月蚀鸟宫十三度,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吃却月,不啄杀。虚眨鬼眼明gPoA,鸟罪不可雪。西方攫虎立踦踦,斧为牙,凿为齿。偷牺牲,食封豕。大蟆一脔,固当软美。见似不见,是何道理。爪牙根天不念天,天若准拟错准拟。北方寒龟被蛇缚,藏头入壳如入狱。蛇筋束紧束破壳,寒龟夏鳖一种味。且当以其肉充臛,死壳没信处,唯堪支床脚,不堪钻灼与天卜。岁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忍使黔娄生,覆尸无衣巾。天失眼不吊,岁星胡其仁。荧惑矍铄翁,执法大不中。月明无罪过,不纠蚀月虫。年年十月朝太微。支卢谪罚何灾凶。土星与土性相背,反养福德生祸害。到人头上死破败,今夜月蚀安可会。太白真将军,怒激锋铓生。恒州阵斩郦定进,项骨脆甚春蔓菁。天唯两眼失一眼,将军何处行天兵。辰星任廷尉,天律自主持。人命在盆底,固应乐见天盲时。天若不肯信,试唤皋陶鬼一问。一如今日,三台文昌宫,作上天纪纲。环天二十八宿,磊磊尚书郎。整顿排班行,剑握他人将。一四太阳侧,一四天市傍。操斧代大匠,两手不怕伤。弧矢引满反射人,天狼呀啄明煌煌。痴牛与騃女,不肯勤农桑。徒劳含淫思,旦夕遥相望。蚩尤簸旗弄旬朔,始捶天鼓鸣珰琅。枉矢能蛇行,眊目森森张。天狗下舐地,血流何滂滂。谲险万万党,架构何可当。眯目衅成就,害我光明王。请留北斗一星相北极,指麾万国悬中央。此外尽扫除,堆积如山冈,赎我父母光。当时常星没,殒雨如迸浆。似天会事发,叱喝诛奸强。何故中道废,自遗今日殃。善善又恶恶,郭公所以亡。愿天神圣心,无信他人忠。玉川子词讫,风色紧格格。近月黑暗边,有似动剑戟。须臾痴蟆精,两吻自决坼。初露半个璧,渐吐满轮魄。众星尽原赦,一蟆独诛磔。腹肚忽脱落,依旧挂穹碧。光彩未苏来,惨澹一片白。奈何万里光,受此吞吐厄。再得见天眼,感荷天地力。或问玉川子,孔子修春秋。二百四十年,月蚀尽不收。今子咄咄词,颇合孔意不。玉川子笑答,或请听逗留。孔子父母鲁,讳鲁不讳周。书外书大恶,故月蚀不见收。予命唐天,口食唐土。唐礼过三,唐乐过五。小犹不说,大不可数。灾沴无有小大愈,安得引衰周,研核其可否。日分昼,月分夜,辨寒暑。一主刑,二主德,政乃举。孰为人面上,一目偏可去。愿天完两目,照下万方土,万古更不瞽,万万古,更不瞽,照万古。
杂兴。唐代。卢仝。 意智未成百不解,见人富贵亦心爱。等闲对酒呼三达,屠羊杀牛皆自在。放心为乐笙歌攒,壮气激作风霜寒。厨中玉馔盈金盘,方丈厌见嫌不餐。飞鹰跃马实快性,唇腐齿烂空巑岏。岂期福极翻成祸,祸成身诛家亦破。昨朝惆怅不如君,今日悲君不如我。否泰交加无定主,懒学风云戢翎羽。绿酒清琴好养生,出将入相无心取。三五图书旧揣摩,五千道德新规矩。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请客。唐代。卢仝。 启母是诸母,三十六峰是诸父。知君家近父母家,小人安得不怀土。怜君与我金石交,君归可得共载否。小人无以报君恩,使君池亭风月古。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许石。唐代。卢仝。 石公说道理,句句出凡格。相知贵知心,岂恨主为客。过须归去来,旦晚上无厄。主人诚贤人,多应不相责。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井请客。唐代。卢仝。 我生天地间,颇是往还数。已效炊爨劳,我亦不愿住。君有造化力,在君一降顾。我愿拔黄泉,轻举随君去。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谢井。唐代。卢仝。 改邑不改井,此是井卦辞。井公莫怪惊,说我成憨痴。我纵有神力,争敢将公归。扬州恶百姓,疑我卷地皮。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马兰请客。唐代。卢仝。 兰兰是小草,不怕郎君骂。愿得随君行,暂到嵩山下。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蛱蝶请客。唐代。卢仝。 粉末为四体,春风为生涯。愿得纷飞去,与君为眼花。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请马兰。唐代。卢仝。 嵩山未必怜兰兰,兰兰已受郎君恩。不须刷帚跳踪走,只拟兰浪出其门。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答蛱蝶。唐代。卢仝。 君是轻薄子,莫窥君子肠。且须看雀儿,雀儿衔尔将。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赠石。唐代。卢仝。 竹下青莎中,细长三四片。主人虽不归,长见主人面。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让竹。唐代。卢仝。 自顾拨不转,何敢当主人。竹弟有清风,可以娱嘉宾。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竹答客。唐代。卢仝。 竹弟谢石兄,清风非所任。随分有萧瑟,实无坚重心。
酬庞十兵曹。唐代。高适。 忆昔游京华,自言生羽翼。怀书访知己,末路空相识。许国不成名,还家有惭色。托身从畎亩,浪迹初自得。雨泽感天时,耕耘忘帝力。同人洛阳至,问我睢水北。遂尔款津涯,净然见胸臆。高谈悬物象,逸韵投翰墨。别岸迥无垠,海鹤鸣不息。梁城多古意,携手共凄恻。怀贤想邹枚,登高思荆棘。世情恶疵贱,之子怜孤直。酬赠感并深,离忧岂终极。
题耿殿栋博士摄影集。近现代。罗锦堂。 曩昔文士多能医,方今医者多能文。能文之外又能艺,三难兼并为耿君。君好摄影宿成癖,片石寸草皆所喜。我曾展卷作神游,万壑云烟生眼底。大千居士愧不能,郎子静山差可比。怀此奇技有奇乐,情景交融难言说。足迹踏遍大九洲,无限风光在一搦。
耶溪书怀寄刘长卿员外(时在睦州)。唐代。秦系。 时人多笑乐幽栖,晚起闲行独杖藜。云色卷舒前后岭,药苗新旧两三畦。偶逢野果将呼子,屡折荆钗亦为妻。拟共钓竿长往复,严陵滩上胜耶溪。
依韵和双头芍药十六首 其七。宋代。陆佃。 并骖鸾鹤下珍群,为爱诗人不避人。半醉奈何非李白,独醒愁杀是灵均。空花在处黏成妄,草木何时鍊得真。顾我无心争彼此,即今开落任青春。
望孝宗陵。明代。边贡。 泰陵今在目,突起茂阡西。宫殿青霄迥,松杉白日凄。坤墟符帝宅,山寿与天齐。黍稷明年祀,重来路不迷。
八咏诗 其四 霜来悲落桐。南北朝。沈约。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本出龙门山。长枝仰刺天。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幽根已盘结。孤枝复危绝。初不照光景。终年负霜雪。自顾无羽仪。不愿生曲池。芬芳本自乏。华实无可施。匠者特留眄。王孙少见之。分取孤生蘖。徙置北堂陲。宿茎抽晚干。新叶生故枝。故枝虽辽远。新叶颇离离。春风一朝至。荣华并如斯。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顾已非嘉树。空用凭阿阁。愿作清庙琴。为舞双玄鹤。薜荔可为裳。文杏堪作梁。勿言草木贱。徒照君末光。末光不徒照。为君含噭咷。阳柯绿水弦。阴枝苦寒调。厚德非可任。敢不虚其心。若逢阳春至。吐绿照清浔。
将去边防杂述 其五。清代。郑孝胥。 黄花岁岁傲西风,汉上江南旧寓公。谁见戍楼人欲老,夕阳来对拒霜红。
临江仙 前词意犹未尽再呈幼遐前辈。清代。况周颐。 正是撩人天气也,可怜云淡烟轻。闹红深处见娉婷。花光人影,分占十分清。画里归来愁亦好,何须夜饮秦筝。他年记取小红亭。小红亭外,高柳万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