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岭蔼春晖,程程入翠微。
泉声落坐石,花气上行衣。
诗正情怀澹,禅高论语稀。
萧闲水西寺,驻锡莫忘归。
送思齐上人之宣城。唐代。林逋。 林岭蔼春晖,程程入翠微。泉声落坐石,花气上行衣。诗正情怀澹,禅高论语稀。萧闲水西寺,驻锡莫忘归。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过函谷关。唐代。宋之问。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挽方孚若寺丞二首。宋代。刘克庄。 使君神隽似龙麟,行地飞空不可驯。诗里得朋卿与我,酒边争霸世无人。宝钗去尽中年病,珠履来疏晚节贫。昔共诛茅听瀑处,溪云谷月亦悲辛。
成化辛卯八月望日遣祀文信国因赋。元代。李裕。 宋祚日益微,北元恣凭陵。公归在田野,奋出罔顾身。无乃扶纲常,忍视大厦倾。累陈备禦策,宰执以迂称。皋亭时见留,间关度仪真。幸而脱虎口,饥食馀糁羹。乘舻潜入温,王室图复兴。君亲痛在念,崎岖奔沧溟。诸镇遍移檄,到处皆元兵。岂无勤王者,势孤力弗胜。仓卒饭五坡,被执径北平。绝粒乃复苏,哀歌叹零丁。召见固不屈,岂惮丞相夌。不寝伤国亡,数载拘幽囹。人生异禽兽,所贵义与仁。公负刚烈姿,持执犹坚真。慷慨论大义,从容以就刑。精忠贯星日,劲气凌苍冥。所学圣贤事,诚不愧所生。煌煌照汗竹,名垂万古馨。
天冠山二十八首 其二十二 馨香岩。元代。王士熙。 蛟涎渍顽石,磴道何崎岖。深潭湛古色,兴云只须臾。
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清代。袁枚。 泱泱天大风,谁知生此洞。古剑劈山开,千年不合缝。我身伛偻入,风迎更风送。折腰非为米,缩脰岂畏冻。偶作謦欬声,一时答者众。䃂散非扣钟,弇郁类裂瓮。奥草挂绵络,阴冰凝螮蝀。游毕再登高,出洞如出梦。一筇偃又竖,两目阑复纵。远山亦献媚,横陈怪石供。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底事急归来,云湿衣裳重。
次韵君泽夜坐示子侄三首。元代。方回。 灯影稀疏两岸楼,市声已寂睡声齁。几家梦断三更过,此老心穷信极游。服气仙人吾不学,坐禅释子彼何求。夜思昼读诸郎识,俯仰青春鬓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