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观二人作诗论月石,月在天上,
石在山下,安得石上有月迹。
至矣欧阳公,知不可诘不竟述,
欲使来者默自释。苏子苦豪迈,
何用强引犀角蚌蛤巧擘析。犀蛤动活有情想,
石无情想已非的。吾谓此石之迹虽似月,
不能行天成纪历。曾无纤毫光,
不若灯照夕。徒为顽璞一片圆,
温润又不似圭璧。乃有桂树独扶疏,
常娥玉兔了莫觅。无此等物岂可灵,
秖以为屏安足惜。吾嗟才薄不复咏,
略评二诗庶有益。
读月石屏诗。唐代。梅尧臣。 余观二人作诗论月石,月在天上,石在山下,安得石上有月迹。至矣欧阳公,知不可诘不竟述,欲使来者默自释。苏子苦豪迈,何用强引犀角蚌蛤巧擘析。犀蛤动活有情想,石无情想已非的。吾谓此石之迹虽似月,不能行天成纪历。曾无纤毫光,不若灯照夕。徒为顽璞一片圆,温润又不似圭璧。乃有桂树独扶疏,常娥玉兔了莫觅。无此等物岂可灵,秖以为屏安足惜。吾嗟才薄不复咏,略评二诗庶有益。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看梅杂兴 其三。宋代。释永颐。 青松古院一株梅,寒殿无人花自开。日暮老僧清梵罢,夜深偷照月华来。
予归江左泽往四明。明代。汪睿。 倚闾怜母老,长路望儿归。六载眼中泪,三春身上衣。霜清听雁远,天阔见云飞。海峤连闽越,乌啼月尚微。
哭刘夫子。唐代。于鹄。 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
答宋之问。唐代。司马承祯。 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登奇峰兮望白云,怅缅邈兮象欲纷。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
送田耕月游吴 其二。宋代。毛珝。 登桥仍问渡,迢递到吴中。倩仆挑茶灶,移船避钓筒。月生林屋洞,潮接馆娃宫。得句人传去,苏笺价益穹。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 其三 胠箧。明代。郭之奇。 物意人情,各喜盗平。盗在当身,胡不自嗔。窃义窃仁,曰我圣人。盗钩曰偷,盗国曰侯。侯门义存,矧夫一尊。吴荆淫号,中土云奔。自兹以往,安可复论。智为盗取,圣为盗守。始负而走,终居若有。斗斛权衡,既作弥争。斧钺轩冕,谁宠谁惊。圣人不耻,大盗不止。焚符破玺,而民朴鄙。胶离朱目,塞瞽矌耳。削史钳墨,如攦倕指。至德玄同,容成诸氏。鸢飞戾天,鱼静于水。盗蹠亡言,啍啍日已。圣人复起,孰能盗诡。胠箧之徒,自生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