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拍堤瓜蔓水,轩轩衔尾挂樯船。
使君东下只朝夕,父老走迎无後先。
古堞秋耕拾铜镞,长淮瀑雨入壕莲。
鸣猿舞鹤仍持去,不忆承明夜直眠。
送石昌言学士。唐代。梅尧臣。 混混拍堤瓜蔓水,轩轩衔尾挂樯船。使君东下只朝夕,父老走迎无後先。古堞秋耕拾铜镞,长淮瀑雨入壕莲。鸣猿舞鹤仍持去,不忆承明夜直眠。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九日和谢于乔韵。明代。李东阳。 鹤翻风树晓犹狂,颇似任翻卧竹房。石底片云犹宿润,竹间残雨尚馀凉。桔槔亭古荒秋草,钟鼓楼高送夕阳。犹有丹丘馀兴在,坐来今昨两相忘。
花犯 辛丑除夜。清代。朱祖谋。 影屏山,镫唇碎语,春痕似依旧。夜堂无酒。怜燕彩谁簪,蜜炬孤守。睡轻厌数残更漏。欺人年事骤。剩浅靥、缃梅三两,飘香黏半袖。帘栊外边峭寒多,头番问、阆苑东风醒否。芳讯换,还惆怅、缀幡人瘦。箫声送、背邻笑语,容易到、林鸦惊散候。料镜槛、飞鸾尘涩,新妆愁里斗。
和张伯雨云林席间韵。元代。郯韶。 句曲先生世所怜,新诗字字总清妍。楚江祇漫听春雨,蜀上那知有漏天。树隔青山迎好客,华开白日照芳筵。高居更忆云林子,目送冥鸿挥五弦。
山家。宋代。陆游。 种药为生业,弹琴悦性灵。中宵煮白石,平旦诵黄庭。茶熟眠初起,儿扶酒半醒。意行无定处,猿鸟共忘形。
归雁。明代。章懋。 灵囿池台是旧游,西风万里思悠悠。阵横紫塞霜天晓,影落澄江水国秋。栖止更嫌芦荻浅,飞归不为稻粱谋。一封带得边城信,要把平羌报冕旒。
鱼乐亭。宋代。张守。 乃公倦经纶,结□俯沧浪。风波不到处,修鳞自徜祥。一与芳饵辞,此乐殊未央。借问那得知,吾人亦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