啬夫苟有惠,前世犹立祠。
既为邦邑长,必欲风化施。
长松荫公庭,流水循堂基。
俱可助琴弹,亦足忘事縻。
况君公侯家,清尚人所期。
送曾孝宽寺丞宰桐城。唐代。梅尧臣。 啬夫苟有惠,前世犹立祠。既为邦邑长,必欲风化施。长松荫公庭,流水循堂基。俱可助琴弹,亦足忘事縻。况君公侯家,清尚人所期。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丙申十二月七日偕文明府汤县博伍太和诸友同游娥眉山莲花洞有作。明代。湛若水。 淩晨巾我车,天宇极清廓。闲从同心人,莲洞视兴作。兴作夫何为,讲堂开正学。正学谁同心,令君与县博。共结逍遥游,散此无怀乐。天路入虚无,地势干碧落。三心浣飞泉,千仞书石壁。遥望飞云峰,忆我朱明宅。浩气穷八纮,聊兹寄鸿迹。
二月八日过灵殿祥公房。明代。沈周。 理舟指南郊,迢迢及侧景。中途止溪寺,陶烟接村暝。门前见新月,步步踏松影。虚寮寂无风,已有孤烛耿。衲子作供养,炉香侑碗茗。知我解吟事,其意似有请。宿酒发孤兴,捉笔便欣领。草草成数行,狂书乱斜整。复作挂猿枝,墨沈带云冷。但记此经过,流传我何省。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宋代。邵雍。 池畔拖垂柳,烂边笑晚花。败荷倾弊盖,老桧露枯槎。岁暮惊时态,年高惜物华。东陵风未替,解忆故园瓜。
食糟行。宋代。洪咨夔。 龙州石秫七斗醪,百钱半升高价高。村民无分酒到吻,清晨荷薪争博糟。得糟还家喜欲舞,远汲淡煮燃松毛。{上艹下都}餈麦饼涩难下,藉此咽送如荤臊。我时作守辄自愧,每饭釜有羹堪轑。罢官两夏肉入务,食糟却如住百牢。纷纷玉缕芼葱渫,晃漾珠滴沾麻膏。多从未破甑头馏,间入半折铛中{穮禾换火}。王瓜未甲蒿苣老,芬美独擅盘餮豪。馋奴停匕朵予馂,一餔七八讥何饕。太平无事称意饱,竹床大鼾枕离骚。客来闯户口尚臭,错疑被酒醺陶陶。我亦为言恰梦金丝帐底斟羊羔。
其韵而寄之
暮云遮远眼,叠叠入青烟。十年不见,醯鸡同舞瓮中天。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行止皆天意,端欲自操竿。
功名事,须早计,真安闲。高才妙手,不当留意市廛间。俄已山林长往,尘面时时拂镜,齿发甚衰残。廊庙非吾事,茅屋且安安。
水调歌头。宋代。吕渭老。 其韵而寄之暮云遮远眼,叠叠入青烟。十年不见,醯鸡同舞瓮中天。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行止皆天意,端欲自操竿。功名事,须早计,真安闲。高才妙手,不当留意市廛间。俄已山林长往,尘面时时拂镜,齿发甚衰残。廊庙非吾事,茅屋且安安。
临江仙 寒柳。清代。曹景芝。 一别西风憔悴尽,江头系马无人。漫天飞絮冻烟昏。归鸦三四点,风雪认孤村。瘦损腰支非旧样,谁怜舞态温存。笛声哀怨不堪论。好留蛮样在,重斗小眉痕。
经山中旧宅。明代。王恭。 行行林路远,此地复伤怀。断壁悬疏蔓,闲门翳古苔。邻僧惊独住,野老候重来。欲去仍回首,猿声处处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