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十二月七日偕文明府汤县博伍太和诸友同游娥眉山莲花洞有作

丙申十二月七日偕文明府汤县博伍太和诸友同游娥眉山莲花洞有作朗读

淩晨巾我车,天宇极清廓。闲从同心人,莲洞视兴作。

兴作夫何为,讲堂开正学。正学谁同心,令君与县博。

共结逍遥游,散此无怀乐。天路入虚无,地势干碧落。

三心浣飞泉,千仞书石壁。遥望飞云峰,忆我朱明宅。

浩气穷八纮,聊兹寄鸿迹。

湛若水简介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朗读

古诗丙申十二月七日偕文明府汤县博伍太和诸友同游娥眉山莲花洞有作相关作品

辞他玉女难空手,酌尽银瓶醉未休。任是职严风望峻,也须一步一回头。

密叶花成子,新巢燕引雏。

君心多感旧,谁献辟兵符。

天际三峰横紫烟,山前山后尽芝田。楼台木末疑无路,鸡犬云中半是仙。

白石经年皆化玉,青松尽日只闻泉。曲林三馆幽深处,一夜重楼听雨眠。

杏子黄时麦已收,槐阴重叠柳条柔。山中活计无疆界,却鄙人间万户侯。

东风步辇,寒食斜街,内家嘶骑捧香回。灵衣素几,认前史劫馀灰,要细寻松下鹿碑。

阴雨寒崖,知王气,歇长淮。建文遗事等齐谐。通天草表,又吾侪,一登台,问此时白燕可来。

秋高秣马理征鞍,琴鹤相随上帝关。

已有声名闻草木,又将诗句动夷蛮。

度岭三百里,携家五六人。

卜居依古寺,爱日向初春。

巴山深处一江流,好看藏书百尺楼。

隈{门里加果}{左木右薄}栌浑易得,杏梁桂柱若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