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入闱月,嗈嗈度云雁。感物念同旅,凄矣起长叹。
图史在东序,朋宴喧华堂。三星如连珠,调琴夜未央。
昔者与子别,怅怅天一隅。今来不尽欢,枉作同城居。
搦管隔文囿,浃旬兴颇孤。泛舸酌霞酿,迟尔鹊山湖。
孟望之入试院奉怀一首。唐代。王廷相。 皎皎入闱月,嗈嗈度云雁。感物念同旅,凄矣起长叹。图史在东序,朋宴喧华堂。三星如连珠,调琴夜未央。昔者与子别,怅怅天一隅。今来不尽欢,枉作同城居。搦管隔文囿,浃旬兴颇孤。泛舸酌霞酿,迟尔鹊山湖。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六月之夕梦素翁过予郭西之居觉识以诗。明代。黄衷。 炯炯精神照郭西,海天风露满花溪。壶山灵异英贤出,世路承平逸老归。谩忆星辰通剑履,却看山月晃荷衣。玄机不道无人解,便拟从公赋式微。
西江月(十之九)。宋代。夏元鼎。 几载鸡窗求道,费他兔楮铅丹。经书子史尽蹄筌。鹿走徒嗟秦汉。百代兴亡瞬息,徒留纸上陈言。谁知太始道常存。乌兔仙家修炼。
喜储静夫考功自南京至。明代。吴宽。 与子三年别,长存耿耿思。偶来今日雨,又属暮春时。风度看逾好,功名喜未迟。吏曹能自署,应不数光羲。
九日欲行宜之兄见留赋诗一首。宋代。赵蕃。 节里留羁客,愁边识此心。台高午时暖,斋静晚来阴。白发有衰盛,黄花无古今。君其赐茱会,我乃见山吟。
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唐代。刘禹锡。 玉人紫绶相辉映,却要霜须一两茎。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
立春与舍弟夜酌。明代。谢与思。 山城池馆动芳菲,叶烛宵联棣萼辉。坐引流澌倾绿醑,窗融积雪润金徽。南来乌鹊枝三匝,北望青云野四围。闻说东皇近游幸,寒威未散小臣衣。
谒金门。宋代。汪莘。 檐溜滴。都是春归消息。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争看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