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依潭影宿,疏磬报清晨。壑静龙身蛰,僧闲虎迹亲。
高林仍照旧,曲径尚通人。兴废增悲感,题碑又一新。
空心潭。唐代。陈瑚。 曾依潭影宿,疏磬报清晨。壑静龙身蛰,僧闲虎迹亲。高林仍照旧,曲径尚通人。兴废增悲感,题碑又一新。
陈瑚(1613—1675)明末清初学者,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被人合称为“太仓四先生”。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其父邃于经学,家教有法。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论学相辩驳,贯通五经,务为实学。又善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其击刺妙天下。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岁。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卒后门人私谥其为“安道先生”。在光绪年间,邑人曾出资在太仓南门大街西首,建立四先生祠,春秋致祭,以示敬仰。《清史》有传。 ...
陈瑚。 陈瑚(1613—1675)明末清初学者,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被人合称为“太仓四先生”。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其父邃于经学,家教有法。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论学相辩驳,贯通五经,务为实学。又善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其击刺妙天下。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岁。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卒后门人私谥其为“安道先生”。在光绪年间,邑人曾出资在太仓南门大街西首,建立四先生祠,春秋致祭,以示敬仰。《清史》有传。
頔上人索春间诗轴以臂疼未能录去姑以偈语展。宋代。郑清之。 转盼湖山忽半年,春莺啼处起秋蝉。诗囊未倒真成债,道眼相看总是禅。壮士不甘弓挂壁,病翁犹有笔如椽。少须定赋茅斋约,恐掉头吟聒夜眠。
读周彦升朝鲜乐府书后。清代。吴保初。 兴亡毕竟属男儿,贱妾何关国事为。从古诗人枉饶舌,总将倾国罪蛾眉。
广遣兴五十八首 其五十四。明代。王夫之。 且听冰霜冷万家,冻禽赢得吃梅花。春风随手成红锦,朗月当头到碧纱。虾岛鲸城疑海客,黄连白蜜信齐牙。香飘第二月中桂,惭愧张骞问汉槎。
论诗五首·其二。清代。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出门行。明代。曹溶。 出门复入门,游子席不温。生来贵适志,难与妻孥论。大江东注洗胸臆,低眉缩手空逼仄。苦雨沾泥旧井颓,杨花落尽无颜色。发兴欲坐隋堤头,朱楼挟瑟打我愁。绿枪金甲塞州县,固应逸士甘扁舟。已卷书囊宿郊外,日高打鼓临春流。忽闻介马中宵动,千人走哭爷娘送。填街惊踏波沸天,重关断锁谁能控。不惜骨肉委尘沙,何况罗绮夹梁栋。军将原无取卵心,遗民自抱伤弓痛。此信传来已三四,长年收棹无行意。我本山中麋鹿人,且免预他忧乐事。呜呼广陵破后才三夏,客强主弱尤堪讶。市倡可使酒可饮,榷场鹾舶霸天下。势剧易繁终易涣,隔水遥将舆地看。芜城不复入新词,蜀冈烟柳旋零乱。如今不飞亦不伏,有眼但见鸣金镞。驱车何处定粗安,百钱底就君平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