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从大嵙崁,策杖加九岸。主人曰闻戒,兵卫资蔽捍。
初逢野番来,裸裎发披散。腰间皆佩牛,玃顾目殊睅。
颔之俾驯扰,亦自启笑粲。路转竹头角,昏黑榛莽乱。
丛丛罴可隐,敢以伏戎玩。当关一失险,枯朽尽为难。
蠢尔鸟兽群,亦有教猱叹。
自大嵙崁行达加九岸大营 其一。唐代。陈衍。 言从大嵙崁,策杖加九岸。主人曰闻戒,兵卫资蔽捍。初逢野番来,裸裎发披散。腰间皆佩牛,玃顾目殊睅。颔之俾驯扰,亦自启笑粲。路转竹头角,昏黑榛莽乱。丛丛罴可隐,敢以伏戎玩。当关一失险,枯朽尽为难。蠢尔鸟兽群,亦有教猱叹。
陈衍(1856~1937),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
陈衍。 陈衍(1856~1937),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前雁字诗十九首 其十八。明代。王夫之。 一从悲凤靡,长是问苍旻。南北招重叠,风霜挟苦辛。昔时人不见,归去柰何春。童子三生塔,还留慧命因。
雨中送王存约司柬南行。明代。顾璘。 千山风雨急,离况转萧森。柳色春难透,梅花冷不禁。谁嗟行路险,独抱古人心。瘦马蓝关句,烦君细细吟。
寄何文渊。明代。杨士奇。 忽复经年别,思乡趣不稀。松筠还旧隐,山水溢清辉。把钓银鲜滑,携镵紫蕨肥。南归吾有日,访剡兴无违。
次韵黄户曹问讯二首。宋代。刘克庄。 残年宜去亦宜休,出处输渠第一流。华表归三千岁鹤,具区有四十蹄牛。吟薰风殿曾微讽,祖夕阳亭尚隐忧。乾鹊噪檐无别喜,书筒诗卷远相求。
长歌送徐子与。明代。王世贞。 日予别诸君,杖节淮南天。羽声浮云立,四座俱茫然。挂帆沛流歌大风,调笑当时隆准公。淮阴祠前双眼白,嚄唶竖子非英雄。怒涛西来厚坤坼,突兀金焦峙拳石。天令片语破鸿濛,祜辈岂得施颜色。吾家菟裘近震泽,桃花欲飘不自惜。故国鲸鲵恣吞噬,长安马蹄甘局蹐。平生之交李与徐,徐卿自握灵蛇珠。畅如金尊濯醽醁,煜若铁网擎珊瑚。傍徨祗忧吾道绝,偃蹇肯受时名趋。建安七子总词客,开元八仙多酒徒。只今龌龊吴子辈,为汝跋扈开雄图。华阳碣石俱模糊,短裘数付黄公垆。卿今揖予何为乎,使旌不惊乾象改,匕首忽逝秋虹孤。君不见河之浒,津人如云棹人鼓。前迎王生后迎汝,桂枝丛丛蚌辉吐。彩毫一飞真宰失,迫胁江山傲千古。
过鹿皮子小玄畅楼。元代。李裕。 隐君昔向金华住,坐爱双溪八咏楼。别起危檐更萧爽,未应前哲独风流。空山明月定谁好,野水閒云亦自秋。他日相从问清静,便须乘兴到林丘。
秋游六首。宋代。邵雍。 八月光阴未甚凄,松亭竹榭尤为宜。况当昼夜初停处,正是炎凉得所时。明月入怀如有意,好风迎面似相知。闲人歌咏自怡悦,不管朝廷不采诗。
甲午分台上京和王本中都事过居庸关韵。明代。郑潜。 云边薄雾初开障,雨后清风不起沙。路入天关还作客,境非人世欲忘家。涓涓石溜鸣苍玉,闪闪林霏散綵霞。一望浮屠遍山谷,南薰偏发傍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