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策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羁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吟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横吹曲辞。出关。唐代。魏徵。 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策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羁南越,凭轼下东藩。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吟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挽许通判二首。宋代。刘宰。 妙年故府接英游,盍上周行展壮猷。再命去天仍不远,此心于世澹无求。奏功仅许临岩色,投老才能贰大州。总为当时人物惜,于公行止一虚舟。
春日与客谈旧事有不能忘者纪以小诗 其八。明代。顾清。 宦途先后上京船,每见搀行费挽牵。明日水平风力便,一般停棹潞河边。
四明山中十绝·木兰。宋代。戴表元。 七里黄泥红树冈,西风果熟一村香。居人只道山深好,三百年来是战场。
满江红 残臈二十五日江路冲寒,赋此为蛮天雪印。清代。易顺鼎。 君看蛮溪,也略略、有些图画。映高低蓼汀花岸,竹篱茅舍。一白寒沙春未碧,半黄浅树秋犹赭。怎钟声飘不过江来,丝风挂。短杨柳,渔罾架。横几支,船儿暇。正深篷坐雨,闲评鲈价。水地无人看立鹭,山天有路闻嘶马。问何如三十六湘湾,将帆卸。
梅花四首 其四。元代。王冕。 昔年曾踏西湖路,巢居阁上春无数。雪晴月白最精神,玛瑙坡前第三树。虬枝屈铁交碧苔,疏花暖迸珍珠胎。初疑群仙下寥廓,琼珰玉佩行瑶台。又疑幽人在空谷,满面清霜鬓华绿。迎风冷笑桃杏花,红紫纷纷太粗俗。今年来看秦淮水,路隔西湖一千里。草堂上是白云窝,夜半松风唤予起。青山隔世无游尘,云根粉壁光如银。长啸一声月入户,孤山处士来相亲。江南梅花自有主,休问当年何水部。山僧对我默无语,柏子无风堕青雨。
诗三百三首 其二十四。唐代。寒山。 快搒三翼舟,善乘千里马。莫能造我家,谓言最幽野。岩岫深嶂中,云雷竟日下。自非孔丘公,无能相救者。
潞河秋色映西山,衰柳都门试一攀。万里云霄观直谏,孤身沧海荷生还。
楚骚未许歌渔父,宣召行看近圣颜。越水闽溪堪对酒,寄情暂与白鸥閒。
都门饯别詹咫亭旧父母偕王仪甫太仆康裕卿管建初诸山人即席得山字。明代。梁孜。 潞河秋色映西山,衰柳都门试一攀。万里云霄观直谏,孤身沧海荷生还。楚骚未许歌渔父,宣召行看近圣颜。越水闽溪堪对酒,寄情暂与白鸥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