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闻房太守,归葬陆浑山。一德兴王后,孤魂久客间。
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他日嘉陵涕,仍沾楚水还。
丹旐飞飞日,初传发阆州。风尘终不解,江汉忽同流。
剑动新身匣,书归故国楼。尽哀知有处,为客恐长休。
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唐代。杜甫。 远闻房太守,归葬陆浑山。一德兴王后,孤魂久客间。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他日嘉陵涕,仍沾楚水还。丹旐飞飞日,初传发阆州。风尘终不解,江汉忽同流。剑动新身匣,书归故国楼。尽哀知有处,为客恐长休。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和宗侄朝望公辅贺生朝韵。宋代。王迈。 投间久矣息心兵,台上饥乌又一声。湖海正须招隐士,朝廷终不赦狂生。剖开胸腹犹余赤,削尽头衔越样清。坐看吾宗后来俊,西风再举上鹏程。
寄题许州钱相公信美亭。宋代。范仲淹。 华搆高轩敞,名湖一面分。星辰居上相,鼓吹燕中军。山色来嵩室,风光彻汝坟。杉篁涵晚翠,兰茝薦时薰。坐啸频乘月,归怀几望云。迥临黄霸俗,远味仲宣文。万户方开国,三阶复致君。斯亭比棠树,千载颂清芬。
题秦琴山同年滇华五芝图。清代。林则徐。 使导导我滇山麓,珍翠文犀看不足。五芝闻在五华巅,足茧随君蹑幽谷。一芝蹇卧云外峰,四芝采采归筠笼。灵根未许落凡手,合种君门为君有。人问艳说桃李花,君能识拔超烟霞。人间岂少芙蓉怨,君为披寻出尘溷。与君臭味真苔岑,搴芳撷秀同一心。愿芝日共琅玕长,祝芝水作金石音。忆昔仙人种瑶草,十年恐委荒山道。呼龙耕烟鹤守云,苦心调护天为老。凭君拾取贡瑶京,应使仙人笑绝倒。彼隐士兮如可招,我诗欲寄商山皓。
南湖二首。宋代。司马光。 宋都南野水,花柳媚名园。鸟起沙留迹,鱼惊浪结痕。朱桥通别岛,白路出荒村。城邑虽云迩,常无车马喧。
吊汨罗。唐代。齐己。 落日倚阑干,徘徊汨罗曲。冤魂如可吊,烟浪声似哭。我欲考鼋鼍之心,烹鱼龙之腹。尔既啖大夫之血,食大夫之肉。千载之后,犹斯暗伏。将谓唐尧之尊,还如荒悴之君。更有逐臣,于焉葬魂。得以纵其噬,恣其吞。
答樊漱圃。近现代。马一浮。 论年炳烛共馀光,尚有题诗寄草堂。岁暮空山双树下,几人白发对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