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
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
行役多疾疚,赖此相扶持。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
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
幼年独为客,举动难得宜。努力自修励,常如见我时。
送我登山冈,再拜问还期。还期在新年,勿怨欢会迟。
别段生。唐代。张籍。 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行役多疾疚,赖此相扶持。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幼年独为客,举动难得宜。努力自修励,常如见我时。送我登山冈,再拜问还期。还期在新年,勿怨欢会迟。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钓台观新刻范文正碑。宋代。朱翌。 日角曈曈上蔡阳,有星飞去避余光。东西怵迫谢新进,南北逍遥乐故乡。载刻庙碑求琰琬,一新祠宇照沧浪。使君着意敦风俗,更作高堂榜卒章。
洛阳道二首 其二。南北朝。徐陵。 洛阳驰道上,春日起尘埃。濯龙望如雾,河桥渡似雷。闻珂知马蹀,傍幰见甍开。相看不得语,密意眼中来。
岁暮绝句四首 其四。宋代。晁说之。 迟迟来日去何疾,六十五见此日除。明发束修能有几,太平田舍读残书。
题周昉画荔枝宫女图。元代。柯九思。 骊山宫殿九天开,盘出轻红破玉腮。中使传宣催驿骑,宫娥报道荔枝来。
出塞。唐代。于鹄。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微雪军将出,吹笳天未明。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分阵瞻山势,潜兵制马鸣。如今青史上,已有灭胡名。单于骄爱猎,放火到军城。乘月调新马,防秋置远营。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度水逢胡说,沙阴有伏兵。
己酉庆周子将寿八十。宋代。李曾伯。 华龄八帙庆朋簪,贵老崇师喜见今。绛帐先生从白发,金闺诸彦尽青衿。冰寒水见源流盛,玉在山知润泽深。厚德作人宜寿艾,永传文献纪枌阴。
一落索。元代。仇远。 尽日西阑凭醉。新寒难睡。袖炉烟冷帐云宽,倩倩倩、先温被。空对短屏山水。清清无寐。却思十里小红楼,应不报、平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