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则经纶隐著书,昔人于此孰亲疏。王通持底答杨素,汾曲先人有敝庐。
和胡戢七首 其一。唐代。晁补之。 达则经纶隐著书,昔人于此孰亲疏。王通持底答杨素,汾曲先人有敝庐。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先生词源真汹涌,已如鸣鹤闻于天。隋珠却把暗投掷,但觉惊捧蛟槃圆。
终须负鼎于明主,况其致治如烹鲜。伊尹未聘独耕野,先生是以由居廛。
才仲出示巨轴佳篇复档案新诗降叹不已又似欲置人于苦海中惟恐堕其计而不免次韵奉呈。宋代。释慧空。 先生词源真汹涌,已如鸣鹤闻于天。隋珠却把暗投掷,但觉惊捧蛟槃圆。终须负鼎于明主,况其致治如烹鲜。伊尹未聘独耕野,先生是以由居廛。古人投笔真不浅,为有妙技非难捐。风流顾恺虽可尚,要之无乃痴为缘。愿言自信龟手药,无使小子讥便便。
集沈青平斋限韵 其一。明代。袁宏道。 霜月寒冲瓦,松风夜入炉。丽歌飞楚雪,方语杂吴都。閤里藏幽鸟,花间命女雏。一窗云气冷,白水对清酤。
十咏图 其八 宿后陈庄。宋代。张维。 腊冻初开苕水清,烟村远郭漫吟行。滩头斜日凫鹥队,枕上西风鼓角声。一棹寒灯随夜钓,满犁膏雨趁春耕。谁言五福仍须富,九十年馀乐太平。
春莫自板桥从诸父兄往从兄美彰墓上作。明代。黎遂球。 伊人不可见,山风落松林。形骸没颜色,土丘埋素心。昼鸟啼无听,潦水高为吟。我来随杖屦,携幼伤情深。草木自华实,彼穴何冥沉。丈夫入黄泉,流膏作甘霖。湿此层崖翠,千载留胸襟。周视作拱揖,泫泪不能尽。何况刊箕踞,一饮临苍岑。
宗演师金书妙法莲经。宋代。周紫芝。 稽首无上尊,为世大慈父。为悯一切众,流浪诸苦海。滋无碍辨才,广为众生说。譬如大火宅,随念得清凉。又令诸穷子,获此大宝珠。是真秘密藏,故名妙法华。非思量分别,而以得解悟。虽诸大菩萨,有所不能知。况于声闻众,岂复闻妙义。如来广开示,一一令悟入。众生悉皆晓,而况于声闻。我佛出现世,了此一大缘。当如佛所说,是最为第一。今此大比邱,舍所甚爱者。百炼真黄金,销铄为书写。具诸大宝贝,更以为庄严。偷儿甚魁侩,如飞天药叉。诸所经过处,悉为尸陁林。大火所藏灭,毫发无遗馀。龙天诸善神,悉力来加护。究竟不得坏,我今同赞叹。普告诸佛子,凡所见闻者。信心自坚固,各各普授持。
过长安二首 其一。元代。赵秉文。 汉苑秦宫半夕阳,年年春色管兴亡。霸桥折尽青青柳,不为行人也断肠。
拟古寄翰风 其一。清代。包世臣。 皎皎云间月,流辉烛幽房。中有怀春女,抚弦歌《陌桑》。谁谓瑟和柔,增我慨以慷。义心多苦调,长叹不成章。整襟步重阶,俯仰思徬徨。清露湿兰林,衣袂皆芬芬。所思千里遥,悲啸若怀霜。宁嗟蕙草晚,之子忧无裳。
九月八日郭南山亭宴集分得下字。明代。高柄。 海国霜气凉,秋声落遥野。乾坤肃以清,收纳瞩多暇。出郭寻幽期,同人命轩驾。载酒入翠微,凭高憩层榭。苍山横黄云,大江天共泻。飞雨霞际晴,夕阳雁边下。江山满陈迹,今古成代谢。千载同一时,黄花笑盈把。酣歌林壑暝,新月松萝挂。高兴殊未平,临风独悲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