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1775一1855),男,安徽泾县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包世臣乃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二十九世孙。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嘉庆二十年举人,曾官江西新渝知县,被劾去官。包世臣学识渊博,喜兵家言,治经济学。对农政、货币以及文学等均有研究。包世臣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通过书论《艺舟双楫》等鼓吹碑学,对清代中、后期书风的变革影响很大,至今为书界称颂。
包世臣(1775~1853),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政治理论家(清代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吴熙载的老师)。字慎伯,号诚伯、慎斋,晚号倦翁,又自署白门倦游阁外史、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于东汉时曾分置安吴,包氏旧居接近其地,所以学者称安吴先生、“包安吴”。自幼家贫,勤苦学习,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谈兵。嘉庆十三年(1808)中举,多次考进士不中,以大挑试用为江西新喻县令,年余,又被弹劾免职。此后曾先后为陶澍、裕谦、杨芳等人幕客。他毕生留心于经世之学,并勤于实际考察,对于漕运、水利、盐务、农业、民俗、刑法、军事等,都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盐诸巨政,经常向他咨询,以此名满江淮。嘉庆十九年(1814),南京地区因旱大饥,包世臣力劝江宁巨绅秦承业倡举义赈,并上书两江总督百龄,促其设法拯救灾民。 鸦片战争时期,他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曾有记述与议论,颇具卓见。
清朝的封建官吏中,他的社会地位非常低微,而在当时社会中却是一个相当知名的人物。因为,包世臣对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农政、漕运、盐务、河工、银荒、货币以及水利、赋税、吏治、法律、军事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都相当熟悉,尤其具有农、礼、刑、兵,所谓“齐民四术”的广博学识,所以,包世臣成为当时许多封疆大吏重视的“全才”幕僚。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粤禁烟,次年正月路过江西南昌时,曾向他问过禁烟之计,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广东调浙江,四月抵南昌时,又和他商讨御英之策。包世臣生平著作,晚年收集、整理为《安吴四种》一书。
包世臣有一子一女。儿子叫包宗甫,女儿叫包宗芳。很平庸,都没有达到父亲的成就。
杨家嘴却寄舫斋承宣。清代。包世臣。 汉川雨彻宵,晨发苦泥澝。出郭行半日,路借双桨劲。夹溪垂杨深,人语绿烟定。和风送飞帆,百里入天镜。村远疑舟浮,烟岛递潜泳。古木灭原荑,虚云绝鸟径。直疑水雾天,颇惬蛟龙性。怪非图记地,母乃苍生病。腴麦十万亩,淫雨遭汜滢。岂惟陇亩失,庭卧鼋鼍靖。去年虽有秋,获谷俱蝗剩。今作神君馆,人鱼地交竞。淮灾两税缓,否则旧欠并。欠课输固当,饿莩不遑更。大臣计盈绌,先在恤民命。怆我乐水怀,不觉涕横迸。
发松滋雨次宜都。清代。包世臣。 汉阳越江陵,千里郊原荡。松滋一夜雨,洗出万青嶂。成邱更严壑,接武变偃仰。初讶入谷底,忽觉出云上。峰矗排云危,江流搣谷踢。峭堑行心怵,蹴舆人怆。终朝苦泥滑,亭下复霖涨。局身儿成翁,散蹄马亡壮。惨澹湿烟澄,隐见陆成张。候馆人皆疲,指呼神不旺。一雨山行艰,半日物力创。况怀兵革交,终夜心悢悢。
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一。清代。包世臣。 反经足兴民,好辨徒栖栖。智哉漆园叟,朅来潜蒿莱。中牺惮白茅,化蝶怡丹荑。观妙冶骇跃,抟空云垂梯。鼓盆饯灵匹,缘督御姹妻。肯作歧途伥,踧求亡羝。皓皓善吾生,素丝斯可齐。
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二。清代。包世臣。 东访沧海君,坐有年少士。进退艳光仪,坐人玉山里。云何游圯上,心未化孺子。遂与人家国,蹑足复语耳。炎汉良已造,沟壑苍生起。将毋谷神勤,赤松顾而齿。始悔十三年,空为黄石使。
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三。清代。包世臣。 紫阁秀青霄,亭午羲轮鲜。虚岩发清啸,犹疑鹤驻山。土室凿云根,咏风挥素弦。俯仰游八极,飞轮驰弱泉。玉舄宁误秦,苍苍求蜃烟。出入无穷门,朅摩广成肩。厌世疾不称,寄语王子年。
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四。清代。包世臣。 拔宅腾太清,婴儿脱行谢。帝曰余汝嘉,为卯舞韶夏。大彼晋相国,蓬心终不化。仙僚追游娭,云隙翔鹤驾。回首见妖氛,苛政爇编舍。手援无斧柯,忆昔转悲咤。
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五。清代。包世臣。 周王乘日车,追风薄四游。汤汤既西澜,戴胜舣棠舟。觞开买电笑,飞琼三百投。珠云曜不昔,琪树华无秋。一闻祈招歌,泪沐丹颏流。
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六。清代。包世臣。 昔观爇绵上,王生曾不灾。跃出五色烟,招我游蓬莱。䬃尔借羽翰,耸臂凌丹台。瓜枣奏瑛盘,玉膏流霞杯。慎毋逐陈人,耽耽颠真颐。言念敦三节,焉能超九垓。俯首问初心,不敢失提孩。多谢授真诀,惭我殊丹才。
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七。清代。包世臣。 卓午日昃影,索震月生魄。人生抱冲和,一如受采白。着言周德者,岁寒知松柏。大夫与役人,逸劳頖夕夕。畔草逐风偃,弓角及春液。不见郭山颠,垆鼎余藓石。谁怜散豆姬,徒悲化鼋客。
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八。清代。包世臣。 括坤奠天台,步溟涉方丈。孔牖六浊人,到兹五根朗。碧童双云鬟,峭峦发妙响。跪求紫金经,仙书见存想。一都理运毂,五岳图归掌。七宝自满堂,三清可恣往。王母垂双眉,顾恧衰有象。遂投极乐国,聊解微尘网。
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九。清代。包世臣。 贺言望东岳,日观矗如颓。但见九约伯,觺觺怵我怀。尔胡乐淫刑,鬼哭声如雷。血拇竟逐人,駓駓何日回。念兹再三咽,长啸独归来。终留一只履,虚共蹑云堆。鸟飞任武叹,鹄呼从阮哀。
行峄山下喜望大云。清代。包世臣。 雨遍不崇朝,云惟泰山有。岌峘既相属,郁蒸气遂厚。隮如一突炊,蓊若万马走。此出果不归,殷望成川薮。老农悯失时,朝牧间万耦。恻怆行道人,欲去重回首。
拟古寄翰风 其一。清代。包世臣。 皎皎云间月,流辉烛幽房。中有怀春女,抚弦歌《陌桑》。谁谓瑟和柔,增我慨以慷。义心多苦调,长叹不成章。整襟步重阶,俯仰思徬徨。清露湿兰林,衣袂皆芬芬。所思千里遥,悲啸若怀霜。宁嗟蕙草晚,之子忧无裳。
拟古寄翰风 其三。清代。包世臣。 山川出雨云,河岳多灵异。趋舍非一途,丈夫重意气。混混叹川上,郁郁伤润底。谁恃云外融,自损腹下毳。去矣梁楚郊,独从剧孟醉。风尘千里黄,荆棘走双骑。空庐日抱影,中夜不能寐。老农哂郎邪,遑事问仲蔚。
拟古寄翰风 其二。清代。包世臣。 悲风来万里,白日垂寒阴。暮色滋川原,出没浮云深。抚剑欲何之,索居怀所钦。坚冰塞洪河,袤雪暗高岑。岂敢惮艰险,独伤失路心。念彼南山姿,忧思浩难任。
松江舟中守岁 其一。清代。包世臣。 廿载废书史,枯肠索子佐。有如八荒市,客至售无货。赵州锥也无,昆阳敌转大。白战骄袖长,绿沈涩苔卧。少小薄韩苏,出语必惊坐。未宜名占时,所愧命次磨。海气足风涛,篷窗惊岁过。莫使笔挟行,永谢巴人和。
新元二首。宋代。刘克庄。 朝三暮四昔尚童,逾七望八今成翁。见佛未肯右肩袒,对客尝称左耳聋。叩额有疏拜墀下,断腕无麻纳禁中。自怜老病菁华竭,不及花枝岁岁红。
喜马先辈及第后见访。宋代。林逋。 肄业十年初,萧然此饭蔬。何期桂枝客,来访竹林居。香炷看新诰,尘痕拂旧书。回轩应睠睠,将与岭云疏。
青玉案。宋代。曹组。 田园有计归须早。在家纵贫亦好。南来北去何日了。光阴送尽,可怜青鬓,暗逐流年老。寂寥孤馆残灯照。乡思惊时梦初觉。落月苍苍关河晓。一声鸡唱,马嘶人起,又上长安道。
题德夫刘公江亭。宋代。释绍嵩。 兄弟将知大自强,南山雾裹晦文章。睡轻可忍风敲竹,语妙何妨石作肠。碧瓦朱甍占肃爽,紫兰红叶共凄凉。渔舟去后天将夕,月入波心碎夜光。
偶成四绝 其四 忤逆。明代。归有光。 推山调达自相加,满眼婆提与夜叉。为爱如来深法坐,飞来箭镞是莲花。
乙酉使黔与杨雪渔学使同年游甲秀楼扶风寺瞻阳明先生像赋诗志别 其一。清代。王仁堪。 万里事行役,健仆犹骨肉。况我金石交,三年手重握。握手各一笑,感物翻万触。秋气互泬寥,天宇晶于玉。如何太清表,时有微云属。霜高鹰隼尽,木脱川原肃。薄寒阴始凝,秋士欢易促。契阔能几时,须眉见老宿。仰瞩北斗光,空庭夜踯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