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
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
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
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
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负瞿昙老。
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
平生误与道士游,妄意交梨求火枣。
知有毗卢一迳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夜坐。唐代。苏辙。 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负瞿昙老。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平生误与道士游,妄意交梨求火枣。知有毗卢一迳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兵书峡。明代。黄衷。 石门遥瞩仅容车,绝壁攲岩画不如。峡道向知天险壮,江霾犹蔽日光初。幽探怕有蛟龙宅,峻览曾无鹳雀居。底用风雷长护守,人间那读古兵书。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退圃。宋代。王炎。 争利欲心汲汲,争名私智閒閒。公独退身一步,静中着眼回看。
中秋偕诸衲泛舟洞庭。明代。袁宏道。 匝地云销尽,平湖绝点青。琉璃天子月,香水海王城。怒蛤排帆立,神鱼掣练行。山僧精观忍,天倍发光明。
北山篇。明代。黎贯。 北山孤高凌紫氛,重峦叠嶂何絪缊。玄关九锁藏丹地,霞壁千重集绛云。中有三峰入参壁,悬梯织铁难登陟。上支天关回斗杓,下瞰沧溟奠鳌极。鸟道逶迤复几山,东望罗浮咫尺间。琳宫羽盖长寂寞,桂父芝童时往还。石梁巉岩不可越,六月阴厓积飞雪。白鹤朝翔珠树云,青鸾夜舞瑶台月。溪回径转接吾庐,暇日登临送日车。鍊药坛边逢玉铫,看棋石上阅金书。琅玕叶叶今应长,几度烟霄疲梦想。黄冠野服且归来,四百峰头恣来往。
念二子。宋代。邓林。 二子死已久,我心犹未忘。时复一思之,宛如在我旁。阿满行年方九岁,信口说书能属对。章儿六岁未发蒙,四声反切皆暗通。兄弟参差双玉树,不比寻常豚犬竖。我时辞家游广西,大者牵衣小者啼。只言父子情眷恋,岂料归来不相见。兄死半月弟遽从,双函同寄佛寺中。念父有言留与母,使我闻之割心腑。家山归骨已多年,私爱不断如绳牵。情之所钟在我辈,子夏丧明岂其罪。眼前虽有黄口儿,几何望得长成时。兄弟碌碌各自屋,异乡何人是手足。一回念子一回忧,忧得黑头成白头。
和舟行即事。明代。释今无。 秋气才深万木降,云涛轩豁失幽窗。陈琳有檄谁操管,庾亮移尊已入江。词客多情看水鸟,荒村乱后少山狵。三星的铄鱼龙睡,一阵笙歌咽玉缸。
次韵择之章岩。宋代。朱熹。 驱马倦长道,投鞭憩此岩。来应六鳌戴,迹是五丁劖。泉脉流青润,林稍拥碧巉。老禅深闭户,客子且征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