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传已有代者补之作诗见寄因次其韵

近传已有代者补之作诗见寄因次其韵朗读

清时民讼简,尺素半偷闲。岐路将迎里,人情喜怒间。

舄凫随意远,辽鹤自知还。小艇春洲晚,归寻天姥山。

李光简介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李光朗读

古诗近传已有代者补之作诗见寄因次其韵相关作品

端阳节,风物与常殊。屋角乱红开蜀季,街头新绿买菖蒲。

都挂辟邪符。

昔贤曾此地,载酒感河山。策杖一杯外,孤亭四顾间。

情深馀涕泪,兴到共跻攀。欲写千秋意,浓云不可删。

破碎山河惜举棋,斜飞一角总堪悲。可怜纸上楸枰局,便是军前画笏时。

帐殿咨嗟如宿昔,芒鞋奔赴转稽迟。谁将姑妇中宵语,借箸从容启睿思。

连理枝头并蒂,同心带上双垂。背灯偷赠语低低。一点浓情先寄。
翡翠钗头摘处,鸳鸯枕上醒时。酸甜红颗阿谁知。别是人间滋味。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英姿慷慨。独立风尘外。湖海平生豪气在。行矣云龙际会。

充庭兰玉森森。一觞共祝脩龄。此地去天尺五,明年持橐西清。

索笑拈花,怯寒避月,珊珊讶是飞仙。绿鬓垂丝,知它憔悴年年。

漫言生小工愁甚,便无愁、瘦已堪怜。语凄然,为问同心,只有湘兰。

竹下少行尘,诗篇入夜新。黄花虽满径,不是倦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