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李吕。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敔来速尝新酒。宋代。刘敞。 徒咢无与同,徒歌无与和。徒行莫之友,徒语无所破。慷慨一无徒,始觉从君过。欣闻酒新酿,堂有佳客座。欢从尊罍罄,醉听冠巾堕。庶可效名士,因君读楚些。
望丹东沁北,淡流水、绕孤村。对几树疏梅,十分素艳,一曲芳樽。谁堪岁寒为友,伴仙姿、孤瘦雪霜痕。翠竹森森抱节,苍松落落盘根。铜瓶水满玉肌温。此意与谁论。渐月冷芸窗,灯残纸帐,夜悄衡门。伤心杜陵老眼,细看来、只似雾中昏。赖有清风破鼻,少眠浮动吟魂。
木兰花慢 复用前韵,代友人宋子冶赋。。元代。白朴。 望丹东沁北,淡流水、绕孤村。对几树疏梅,十分素艳,一曲芳樽。谁堪岁寒为友,伴仙姿、孤瘦雪霜痕。翠竹森森抱节,苍松落落盘根。铜瓶水满玉肌温。此意与谁论。渐月冷芸窗,灯残纸帐,夜悄衡门。伤心杜陵老眼,细看来、只似雾中昏。赖有清风破鼻,少眠浮动吟魂。
八咏诗 其六 晨征听晓鸿。南北朝。沈约。 听晓鸿。晓鸿度将旦。跨弱水之微澜。发成山之远岸。怵春归之未几。惊此岁之云半。出海涨之苍茫。入云途之瀰漫。无东西之可辨。孰遐迩之能算。微昔见于洲渚。赴秋期于江汉。集劲风于弱躯。负重雪于轻翰。寒溪可以饮。荒皋可以窜。溪水徒自清。微容岂足玩。秋蓬飞兮未极。塞草寒兮无色。吴山高兮高度。越水深兮深不测。羡明月之驰光。顾征禽之驶翼。翼伊余马之屡怀。知吾行之未极。夜绵绵而难晓。愁参差而盈臆。望山川悉无似。惟星河犹可识。孤雁夜南飞。客泪夜沾衣。春鸿旦暮返。客子方未归。岁去欢娱尽。年来容貌衰。揽衽形虽是。抚臆事多违。青緺虽长复易解。白云诚远讵难依。
次韵朱昌叔见赠。宋代。王令。 虽无才学可人群,偶有诚心与古亲。兹世几人能永富,此身何恤不终贫。生无簪绶身宁屈,死有诗书志尚伸。自匪与君尝素计,斯言何敢易谋人。
一年不见显周也,重来此地,得诗五首 其三 过显周场。近现代。陈仁德。 曾讥此地俗,忽觉农家亲。孩童争相出,拥我入门庭。
宋春元宅上玩菊和高春元韵 其四。明代。区元晋。 到眼风光画不成,谢家琼玉倚芳庭。花中清丽真谁右,雪里峥嵘似尔情。清露匝篱花带玉,晓霞铺径霭分馨。芳标合并梅花论,红白何妨晚著名。
草色才青放马蹄,春风随意过招提。旃檀又拜诸天像,杨柳兼寻几曲堤。
精舍闲花留对酌,空墙醉墨和前题。旷怀不见香山老,回首双林落日低。
春日同汤潜庵介山弟至儿过圣安寺小饮有怀高念东先生。清代。宋荦。 草色才青放马蹄,春风随意过招提。旃檀又拜诸天像,杨柳兼寻几曲堤。精舍闲花留对酌,空墙醉墨和前题。旷怀不见香山老,回首双林落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