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诸佛不知有,覆水难收。
狸奴白牯却知有,头上安头。
白日西沈,黄河北流。
推倒门前案山子,从教坐地看扬州。
偈颂五十一首。唐代。释大观。 三世诸佛不知有,覆水难收。狸奴白牯却知有,头上安头。白日西沈,黄河北流。推倒门前案山子,从教坐地看扬州。
释大观,字物初,号慈云,俗姓陆,鄞县横溪(今浙江宁波)人。参北涧居简于净慈寺,悟旨,典文翰,声称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历住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编《物初大观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净慈寺志》卷一○《法嗣》。 释大观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释大观。 释大观,字物初,号慈云,俗姓陆,鄞县横溪(今浙江宁波)人。参北涧居简于净慈寺,悟旨,典文翰,声称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历住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编《物初大观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净慈寺志》卷一○《法嗣》。 释大观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北平白先生并四公子以诗文见寄喜而有作。明代。唐之淳。 先生诗篇汉魏体,公子文章云锦才。一千里外相忆处,六月尽边方寄来。乍惊轩窗灿星斗,已觉怀抱消尘埃。安得凌风绿玉杖,共醉秋月黄金台。
洗涤炎蒸夕雨凉,瞥然行役过邻邦。旅怀耿耿通秋漏,征舸萧萧倚暮江。
礼豆辄辞蕲义许,绪言倾听祇心降。莫疑迹以便奔走,云下孤亲雪鬓双。
真守侯公辅见留之勤因辞以诗言欲遽往早还之意。宋代。韦骧。 洗涤炎蒸夕雨凉,瞥然行役过邻邦。旅怀耿耿通秋漏,征舸萧萧倚暮江。礼豆辄辞蕲义许,绪言倾听祇心降。莫疑迹以便奔走,云下孤亲雪鬓双。
冬日道中(一作冬日送人)。唐代。伍乔。 去去天涯无定期,瘦童羸马共依依。暮烟江口客来绝,寒叶岭头人住稀。带雪野风吹旅思,入云山火照行衣。钓台吟阁沧洲在,应为初心未得归。
三宿岩。清代。王友亮。 旧传三宿虞丞相,健笔岩端纪岁华。落日大江屯虎豹,清风峭壁动龙蛇。独留遗像围赪玉,无复题名罩碧纱。客到欲为桑下恋,一声林磬又栖鸦。
晚次彭市河。清代。张鹏翮。 沧江春水阔,日暮起清风。银汉当窗见,渔歌一棹通。鸡啼山色里,犬吠水声中。晚气催残漏,晴云倚碧空。
铜坑看梅花作。明代。王世贞。 望来千玉缀烟萝,一水维梢香气多。峡坼峨眉全拥雪,风回洛浦半凌波。渔人只自能寻楚,水部于今不姓何。惆怅角声催暝色,醉归还和陇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