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舟遵微行,振衣游净域。
谁知登眺初,已动存没忆。
大篆揭巍堂,古句刻贞石。
辞翰固留今,身世悉成昔。
筠绿雨新霁,山寒窗易夕。
方怀露电悲,何有林泉适。
出睹阶上苔,一是旧形迹。
我心如涧水,欲流翻震激。
永乐寺观先师柳公三大篆及诸石刻泫然赋此。唐代。戴良。 舍舟遵微行,振衣游净域。谁知登眺初,已动存没忆。大篆揭巍堂,古句刻贞石。辞翰固留今,身世悉成昔。筠绿雨新霁,山寒窗易夕。方怀露电悲,何有林泉适。出睹阶上苔,一是旧形迹。我心如涧水,欲流翻震激。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送别邹校长炽昌兼柬诸同事 其一。清代。郑国藩。 聚首才经岁,骊歌忽在门。交情君子淡,古道照人温。留别诗三首,清谈酒一樽。临歧珍重意,世事莫深论。
赠酒乡道隐李君之和。宋代。耶律铸。 一自琳宫见锦囊,几回先爇玉蕤香。醉乡更比乾坤大,仙境元饶日月长。五柳先生陶靖节,四明狂客贺知章。无为未必无遗恨,不列三千弟子行。
白鹿讲会次卜丈韵。宋代。朱熹。 宫墙芜没几经年,祇有寒烟锁涧泉。结屋幸容追旧观,题名未许续遗编。青云白石聊同趣,霁月光风更别传。珍重个中无限乐,诸郎莫苦羡腾骞。
鹧鸪天 坐眺。近现代。黄绮。 处处村烟傍晚浮。闲行倦坐曲江头。最怜野渡疏杨岸,一段斜阳三两鸥。风细细,水悠悠。为谁多意总凝眸。浮云卷起西山去,一片孤帆晚未收。
静轩次韵庄定山。明代。陈献章。 崆峒道士出山频,还入崆峒作主人。当说梦时都是梦,未逢真处更求真。蒲团坐破千峰目,信手推开六合尘。无极老翁无欲教,一番拈动一番新。
题仁义寺。宋代。吕午。 寺以仁义名,当求仁义实。只在毫釐间,遂分儒与释。千载几万言,未能合为一。大笑出门去,莫问成陈迹。
雨中花 槐花。明代。高濂。 十二珠帘阑曲曲。昼阴浓、叶分密绿。满地屯云,当空蔽日,枕箪敧寒玉。澹金花落疑残菊。怕西风、惊蝉簌簌。乱影疏星,碎摇凉月,庭院怜歌曲。
次韵衡州先生岁除前三日席上两绝句。宋代。赵蕃。 非无旷野堪犂具,亦有清江可钓丝。为底崎岖衡岳路,良由寐寤竹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