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
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
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
用潘岳典。《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梁简文帝《洛阳道》:“玉车争晓入,潘果溢高箱。”
参考资料:
1、昌炳兰编著 .历代名人咏洛阳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04月第1版 :67-68 .
2、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96-197 .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6-197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借用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描绘出一幅洛阳富家子弟驾驶宝马香车、驶于天津桥忽转城东看桃李的景致。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描绘出白玉郎本不想惊动世人,观赏桃李花美时却惊动洛阳人的热闹纷纭景象,可谓春风得意,时代万人迷。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水龙吟·过黄河。元代。许有壬。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寿李秋谷。元代。程钜夫。 微省星辰近,銮坡日月迟。上公开瑞旦,旧学蔚明时。玉琯微阳动,宫壶喜气随。已应萧应昴,复说傅骑箕。琥珀苍松液,珊瑚碧树枝。茂生豪杰士,来作太平基。忆昔公初起,方时事已隳。艰虞身保障,谋议国蓍龟。赤手除蛟虎,丹心见藿葵。一朝周典礼,万世汉官仪。宗庙重钟簴,乾坤再柱维。秦阶寒耿耿,遐壤日熙熙。大小陈纲纪,神奸铸鼎彝。桂枝增秀发,蔓草极芟夷。乡校惟闻颂,朝廷总得宜。端由天子圣,亦在哲人推。昭代才何盛,斯文柄独持。立言成准范,析理贯书诗。馀事归青史,新篇蔼素期。朝趋双阙内,夕梦北山陲。顾问常前席,论思每执规。力援寒畯溺,已视庶民饥。姓字喧童稚,仁恩被等衰。功高门似水,心静爵空縻。报主期尧舜,为臣志吕伊。山河分陕地,勋业太常旂。早达谦盈理,居多宠禄辞。战兢存夙夜,赑屃负安危。即此观天道,宜能永福绥。直为天下祝,不是老夫私。
枯木次择之韵。宋代。朱熹。 百年蟠木老聱牙,偃蹇春风不肯花。人道心情顽似汝,不须持向我侬誇。
壶园中秋待月四首 其一。清代。张廷寿。 徙倚高楼待月来,虚空有影更裴回。关心欲向姮娥诉,无奈愁云总不开。
次韵陈致君题朱砂汤。宋代。李之仪。 造化工夫岂偶然,一池如沸自澄鲜。论功但可资沐浴,有理不须深究研。流落未妨供净社,升沉何用较温泉。更宜场稼犹能就,凡占馀波尽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