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如梦令·题淮山楼。唐代。苏轼。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人们朝城上望去,映人眼帘的是高耸的楼台和重叠的山峰。再朝城下望去,只见清澈的淮河水和古老的汴河水都在静静地流淌。
站在城楼上向着昊天的云间拱手致意,人与傍晚的天空一样都是这样的遥远。目送朋友离去忧伤已极,待到他日松江月满的时候,我们还共有一轮明月。
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又名《宴桃源》。苏轼嫌其不雅,依后唐庄宗词“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更名《如梦令》。有单调、双调两体。苏轼词中用此调均为单调一体。
淮山楼:在泗州治所临淮(其故城在今江苏汴洪东南,盱眙对岸,清康熙年间被洪水淹没,陷入洪泽湖),即旧有的都梁台。
层楼:即高楼,指淮山楼。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清淮:清澈的淮河水。淮河为古代四渎之一,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入安徽,注入洪泽湖,下游自淮阴县与大运河会合。古汴:汴河故道有两条,这里是指隋以后汴河故道,由河南的旧郑州、开封至商邱县治南,改东南流经安徽的宿县、灵璧、泗县入淮河。现在已荒废,只有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吴云:吴地的云。这里指南方的天空。
松江:即吴淞江。太湖支流三江之一,由吴江县东流与黄浦江会合,再北上出吴淞口入海。
参考资料:
1、王筱云.宋词三百首.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年3月:64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94-96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朝廷任命苏轼为杭州通判。苏轼七月离开汴京(今河南开封),十月,苏轼经过泗州。泗州是一座古城,苏轼首次经过,便稍事逗留以观览河山胜迹,后写下该词。十一月苏轼到达杭州任所。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94-96
这首小令把咏怀古迹与登临述感结合了起来,篇幅虽短,耐人寻味。起笔“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二句,写泗州城的壮丽和古老。这两句从大处落墨,将泗州城一侧的壮丽风光表现无余,像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油画。“层楼”,暗点题目淮山楼,二句从高大、雄伟的背景上衬托出了淮山楼的壮观。一个“古”字,则给泗州城多少涂上了古老文明的色彩。细加品鉴,会发现“城上层楼叠巘”一句似乎有点不合逻辑:高楼、群山怎么都显现于城墙之上?其实,“层楼”、“叠巘”同城墙都不在一个平面上,作者所用的手法类似于“画境的平面化”(宗白华语),是作者用艺术家的眼睛和心灵观照外物,移远就近的结果,其妙处与“画栋朝飞南浦云”(王勃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句)等古人诗句相同。
第三、四句写遥望南天时的情态以及所见的景物。“吴云”,本义是吴地的云彩,作者当时身在汴州(在今苏北境内),根本无从见到,所以这里用来借指南方的天空,而且表示作者将要去的方向,这与柳永的词《雨霖铃》用“楚天”一词表示将要南下用意相似。作者对“吴云”“举手”行礼,则是表示友好的意思。“人与暮天俱远”,是写南方天边的远景,对作者此行的目的地来说,也含有望而不见的意思,其心驰神往就意在言外了。
最后三句是虚拟,想象后夜赶到松江时的情景。“魂断”二句,按照词律的要求用了重迭的句式,也强化了主观的感情。这里的“魂断”,与陆游诗“远游无处不消魂”(《剑门道中遇微雨》)句中的“消魂”意思极为相近,有令人神往、使人眷恋之意。“魂断”为什么写两次?末句作了回答:“后夜松江月满。”“月满”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意象:一是表示时间,即当夏历的望日(十五)或“既望”(十六)月圆的时候。二是状写景物,写一轮圆月照耀中天的美景。可以想象,如此美景再加上松江与之上下辉映,这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所以作者要为之倾倒、为之消魂。三是带有某种象征意义,即意味着作者对其前景乐观的展望,在这一意义上,与初唐杨炯《夜送赵纵》诗后两句“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同一机抒。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月夜舟中作 其三。明代。伍瑞隆。 幽趣总难说,佳人惜未来。石泉飞急雨,沙岸滚轻雷。冰冷鱼龙卧,天青鸿雁哀。因怜捣衣妇,砧杵若为催。
相江叹 其十。明代。释今无。 海竭珊瑚死,林深虎豹屯。无人添食钵,教我住荒村。梦逐梅花去,形愁槁木存。长廊风寂寂,日落自关门。
寄沧州李尚书。唐代。贾岛。 沧溟深绝阔,西岸郭东门。戈者罗夷鸟,桴人思峤猿。威棱高腊冽,煦育极春温。陂淀封疆内,蒹葭壁垒根。摇鞞边地脉,愁箭虎狼魂。水县卖纱市,盐田煮海村。枝条分御叶,家世食唐恩。武可纵横讲,功从战伐论。天涯生月片,屿顶涌泉源。非是泥池物,方因雷雨尊。沉谋藏未露,邻境帖无喧。青冢骄回鹘,萧关陷叶蕃。何时霖岁旱,早晚雪邦冤。迢递瞻旌纛,浮阳寄咏言。
消寒五集曹远老命题拈得清字儗循旧例赋诗分赠二十三首 其九 赠塍粟表叔祖。清代。祝廷华。 又拜瑶华赐,消寒第五声。啸歌寻乐趣,樽酒叙前盟。祝嘏赓周颂,行吟类楚伧。灞桥风雪里,诗思比梅清。
送陈少庵之楚谒所知。明代。释愿光。 粤国千山外,言扬楚水舲。送君出江口,黄叶满津亭。树色寒云梦,秋声落洞庭。故人一相见,吟眺九疑青。
送别赵尉。宋代。方岳。 细草轻烟画出愁,一船明月大刀头。苔痕欲暗蓝田记,枫叶正寒江渚楼。无酒可浇鹦鹉赋,有山频典鹔鹴裘。功名正恐不免耳,拄笏练溪南北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