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陂(bēi):池塘。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yī):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⑴陂(bēi):池塘。
⑵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yī),水波。
⑶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⑷腔:曲调。信口:随口。
从这首诗风格看,这首诗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90-491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
雷震。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次韵德升颐轩诗五首 其二。宋代。葛胜仲。 辘轳声到读书帷,草解招凉暑气迟。净扫竹轩人不到,戍楼哀角又空吹。
庆吊从来不下堂,漫劳善颂费雕章。自嗤梦已空花散,更看诗为寐语忙。
论每阔疏时所弃,才称美秀上难忘。我宜屏迹君当起,出处相违恐两伤。
德升尚书并示新诗愈富而愈工不胜叹服顾见戏之语不置而自处太谦谨和答以重致解嘲之意。宋代。綦崇礼。 庆吊从来不下堂,漫劳善颂费雕章。自嗤梦已空花散,更看诗为寐语忙。论每阔疏时所弃,才称美秀上难忘。我宜屏迹君当起,出处相违恐两伤。
雪夜晋邸赏红梅和孟卫源方伯韵。明代。杨巍。 王家仙苑倚云开,雪暖山城初放梅。授简正逢佳客会,移灯若遣美人来。亭栏绛雾翻歌袖,盆盎香风入酒杯。最羡襄阳诗句好,琼瑶欲和愧非才。
送林彦广南镇行香。元代。揭傒斯。 昔年同事文皇帝,出入千门万户中。汉阁图书观每遍,周家祀典学皆通。鼎湖忽送飞龙去,石鼓空歌我马同。今日函香南镇去,还寻禹穴酹西风。
题西明寺攻文僧林复上人房。唐代。李洞。 谁寄湘南信,阴窗砚起津。烧痕碑入集,海角寺留真。楼憩长空鸟,钟惊半阙人。御沟圆月会,似在草堂身。
林侍御孟仁所藏王舜耕山水图。明代。李东阳。 青山雨过行云湿,高者在田低在隰。溪风飘摇正无力,岩峦忽开中壁立。翠微依稀入空杳,丛林峥嵘石戢戢。山根细路无人行,空庭生苔土花湿。江南江北定何处,拟欲从人问州邑。载酒疑逢好事来,泛舟恐有渔郎入。心知图画本虚幻,颇为尘襟豁羁絷。粉墨人间孰与留,乾坤此老何嗟及。乌台铁冠高屹屹,山亦可动水可激。坐将冰雪洒炎荒,六月高堂风摵摵。
渡口 其二。元代。李士瞻。 孤鹜飞来数点青,映山红叶笑相迎。青裙赤脚谁家妇,阔背牙梳也自荣。
和子贤途中九绝 其一。宋代。欧阳澈。 懵腾醉眼未全醒,厌听田鸦达旦鸣。款段踏穿杨柳月,快人拂面晓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