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咏春笋。唐代。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他们。
上番:乃川语。《猗觉寮杂记》:杜诗:“会须上番看成竹。”元诗:“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俱用上番字,则上番不独为竹也。韩退之《笋》诗:“且叹高无数,庸知上几番。”又作平声押。斩新、上番,皆唐人方言。独孤及待:“旧日霜毛一番新。”亦读去声。杨慎《丹铅录》番作筤引《易》苍筤竹为证。
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爱护竹子的心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和杨廉夫县尹游山诗韵。元代。朱德润。 青山倚天高,崖谷入晦冥。虎豹踞九关,无由闭岩扃。企想贤哲士,寥落如晨星。寒风健鸟翮,暑雨吹鱼腥。《竹枝》变《韶舞》,羯鼓如震霆。黄流浑淳源,浮尘滓沧溟。凤去几千载,苍梧山更青。
陪欧阳公燕西湖。宋代。苏轼。 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朅来湖上饮美酒,醉后剧谈犹激烈。湖边草木新着霜,芙蓉晚菊争煌煌。插花起舞为公寿,公言百岁如风狂。赤松共游也不恶,谁能忍饥啖仙药。已将寿夭付天公,彼徒辛苦吾差乐。城上乌栖暮霭生,银釭画烛照湖明。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
三月晦日偶题。宋代。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