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
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
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乐府《相和歌》曲名。这是一首拟乐府,写得很有民歌色彩。
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瞿塘: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贾:商人。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弄潮儿:潮水涨时戏水的人,或指潮水来时,乘船入江的人。
唐代出现了大量以闺怨为题材的诗作,这些是做主要有两大内容:一类是思征夫,另一类是怨商人。李益的这首《江南曲》就属于此类闺怨诗。
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诗歌前两句以平实见长,后两句则想落天外,出语惊人:“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夫婿无信,而潮水有信,早知如此,应当嫁给弄潮之人。“弄潮儿”至少会随着有信的潮水按时到来,不至于“朝朝误妾期”啊!这是思妇在万般无奈中生发出来的奇想。“早知”二字写出她幽怨的深长,不由得自伤身世,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也是苦语,写出了思妇怨怅之极的心理状态,虽然是想入非非,却是发乎至情。
这首诗运笔自然,但内在的逻辑很严密。思妇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进而生发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细腻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内心矛盾。全诗感情真率,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题南海神祠前观澜亭。宋代。曾丰。 巨灵开辟遗遐观,沙界之濒碧水珠。外国连天疑信晨,前山点地有无间。眼前群有自起灭,心与太空相往学。至止归欤何所得,心犹有剩觉空悭。
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唐代。白居易。 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晚院花留立,春窗月伴眠。回眸虽欲语,阿母在傍边。
留别衡山唐石泉二首 其一。明代。湛若水。 何处名山可遁藏,紫云天柱寄山堂。清风明月为衾枕,阖辟乾坤共弛张。静笑千峰生雾霭,声闻十里如鸾凰。五峰已入烟霞癖,说著还家似断肠。
出游。宋代。陆游。 一樽随处可开颜,此事深疑造物悭。地可登临多恨远,身常强健又须闲。山围小市烟初歛,霜著横林叶半殷。徙倚阑干君勿厌,日斜犹及棹舟还。
咏梅杂诗 其三。宋代。张道洽。 疏花清晓嫩寒时,粉蝶霜禽总不知。未有风流如此老,为渠费尽雪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