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长相思·长相思。唐代。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名。
甚(shèn)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似(sì):给与。
浅情人:薄情人。
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词人已经趋于老年,写作风格也趋于回忆以及悲情。这首《长相思》就是词人为怀念旧情人且为了抒发自己的多情而写下的一首词。
参考资料:
1、上官紫微.《宋词三百首导读》: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01:第84页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
晏几道。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宋代。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绿萼梅二首。宋代。任希夷。 绿趺黄蕊衬瑶华,霜雪林中自一家。最好月寒迷粉素,翠钿依红独横斜。
听杜鹃思亡弟。宋代。邵雍。 尝忆去上初夏时,与尔同听杜鹃啼。杜鹃今年又复至,还是去年初夏时。禽鸟亦知人意切,一声未绝一声悲。肠随此声既已断,魂逐此禽何处飞。
醉题斋壁。宋代。真山民。 此是閒中安乐窝,从渠忙处为奔波。人心少似秋胡妇,世事多参春梦婆。但把功名齐蚁蛭,定无荣辱到渔蓑。醉乡境界偏宽阔,天地都归一浩歌。
送曹生从师。明代。袁凯。 白沙入泥沙自黑,蓬生麻中岂不直。生子当置邹鲁间,礼义薰陶易成德。三江雪花没马牛,曹生扣门言远游。天地苦寒子何往,负笈从师清泖头。鲁君为儒我所知,规矩进退无差池。座中弟子十余辈,森森玉立多容仪。子往拜之听教诲,师严友亲各从类。一篑为山古所闻,百川与海终相会。他时还乡拜庭闱,百年门户顿光辉。里中父老皆称叹,胜似苏家相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