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1713)浙江慈溪人,字禹梅,号寒村。康熙二十七年进士,累官广东高州知府。黄宗羲弟子。工诗文,尝作《晓行》诗,人呼为“郑晓行”。家富藏书,与天一阁相埒。兼善画。晚年右体不遂,以左手作书画,人视为仙吏。有《寒村诗文集》。
早发沭阳。清代。郑梁。 立春早起沭阳程,衾薄空舆梦不成。浅水无桥牵马渡,晓星如月照人行。
娄庄晓行。清代。郑梁。 不知长夜不知冬,枣堡榆庄走兴浓。疲马单车十字路,青天明月五更钟。寒风自与严霜约,清气偏于瘦骨逢。今日京华肩准息,却嫌人事又环攻。
画长松呈梨洲先生。清代。郑梁。 峨峨千丈松,挺生蓝溪侧。种自新建来,根从蕺山出。耸身立云表,枝柯散八极。众芳仰广荫,攀援各努力。中有幽兰姿,细草愧弱植。瞻望徒殷勤,高卑不相及。松枝忽下垂,一朝承颜色。何以报长松,馨香保贞德。
郯城道上 其一。清代。郑梁。 村落无树木,鸟兽无羽毛。江淮数百里,弥望皆黄茅。山行入郯城,始复见柯条。枣色远苍郁,柳意寒萧骚。草屋枳篱中,犬声时囒囒。
郯城道上 其三。清代。郑梁。 病骨衰气血,瘦硬柴一把。晨征霜露寒,两脚痛如剐。局蹐一舆中,羡杀蓬门寡。鸡啼茅屋上,牛眠土墙下。从容指行人,云是南来者。
郯城道上 其二。清代。郑梁。 江淮日雨雪,入山天始晴。瀰然千里白,照日增光明。天无片云黑,野无寸草青。藐焉余一身,有若纤尘停。所以古达人,思与大化冥。
归家即事。清代。郑梁。 暂得离城市,归家事转清。移花乘细雨,插种急新晴。浪暖鱼儿出,烟浓杏子生。村居无俗客,随意听禽声。
登楼。清代。郑梁。 久不登楼望,江天别样清。朔风寒有色,西日照多情。木落山馀骨,村空水作声。倚窗看未倦,林月一轮明。
晚村。清代。郑梁。 一卷残经对好风,会心多在晚村中。已凭沟浍污流竞,自觉烟云色相空。古墓欹倾耕犊上,野桥低小钓航通。年来渐洗名根净,惟许前溪鸥鹭同。
秋晚。清代。郑梁。 斜阳平楚风烟乱,新月遥村鸡犬微。好与邻翁争席罢,其如客邸带愁归。疏萤暗落青苔井,野火孤明白板扉。多少惊心荣辱事,秋江拟付钓鱼矶。
夜泊燕子矶。清代。郑梁。 燕子矶头看月浪,观音阁上听风芦。但知意思凌天表,那记形骸滞客途。夜静钟声鸣不断,江长帆影过如无。何须别羡玄真子,泛宅浮家作钓徒。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宋代。苏轼。 平生我与尔,举意辄相然。岂止磁石针,虽合犹有间。此外一子由,出处同偏僊。晚景最可惜,分飞海南天。纠纆不吾欺,宁此忧患先。顾引一杯酒,谁谓无往还。寄语海北人,今日为何年。醉里有独觉,梦中无杂言。
秋怀六首。宋代。洪迈。 市朝富危机,匹夫死冯河。何如狎鸥子,烟雨同一波。行藏各有赵,不在相诋诃。我师陋巷人,千古冠四科。
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宋代。王安石。 城郭纷纷老倦寻,幅巾来寄北山岑。长遭客子留连我,未快穿云涉水心。
送僧归雁山。宋代。释文礼。 秋来归去雁山阿,为问龙湫诺讵那。贪看高崖千丈雪,伽梨打湿竟如何。
蓝溪道中。宋代。吴锡畴。 绿窈雨初歇,清和日正长。乳禽穿薄霭,弱蔓上颓墙。村市筍厨美,田家麰饵香。老翁扶杖出,小立看移秧。
伤岘山云表观主。唐代。孟浩然。 少小学书剑,秦吴多岁年。归来一登眺,陵谷尚依然。岂意餐霞客,溘随朝露先。因之问闾里,把臂几人全。
澄台小集叠韵。清代。张湄。 澄台嘉樾密戎戎,醉后凭高四望通。岛市别开帆影外,天垠纯浸水光中。迢遥亲舍孤云拥,浩渺予怀碧海同。日午南薰方荐爽,当风不复辨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