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唐代。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寒食: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前二天)。新野:县名,今属河南省。
参差(cēncī):不整齐。
柴荆:柴门。用林木棍、荆条搭成的院门。
茅茨:茅屋的屋顶。这里指屋檐。
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杜甫诗《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媪(ǎo):年老的妇人。
柘(zhè):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
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
转眄(miàn)移时:转眼斜视多时。眄,斜视。
哦(é):低声吟咏。
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还有荆门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语,一幅天然的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人与人和谐,物与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谐。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树上荡着秋千的孩子,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快乐,却被我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顾盼,眸子里的疑问,只因我在摇头晃脑地吟诗。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头。这是作者眼中的美,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谐的人间之情。作者用清丽的笔法、温和的色彩,表现出曲中人陶然忘机的情怀和一片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情趣。
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此曲抒写作者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接着是写农村老年人的悠闲生活。“桑拓”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最后三句是写作者看到这些迷人的景象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称颂。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
卢挚。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人事。唐代。徐夤。 人事飘如一炷烟,且须求佛与求仙。丰年甲子春无雨,良夜庚申夏足眠。颜氏岂嫌瓢里饮,孟光非取镜中妍。平生生计何为者,三径苍苔十亩田。
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南北朝。谢朓。 去国怀丘园。入远滞城阙。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风草不留霜。冰池共如月。寂寞此闲帷。琴尊任所对。客念坐婵媛。年华稍庵薆。夙慕云泽游。共奉荆台绩。一听春莺喧。再视秋虹没。疲骖良易返。恩波不可越。谁慕临淄鼎。常希茂陵渴。依隐幸自从。求心果芜昧。方轸归与愿。故山芝未歇。
送人归黔府。唐代。司空曙。 伏波箫鼓水云中,长戟如霜大旆红。油幕晓开飞鸟绝,翩翩上将独趋风。
从蓬莱宫回庆阁之作。明代。韩殷。 五夜疏钟晓箭催,九成初日照蓬莱。为乘阳气行时令,更喜年芳入睿才。驯鸟不随天仗散,岩花应待御筵开。宸游对此欢无极,更取峰霞入酒杯。
投建阳王宰。宋代。李处权。 异时丞相柄文盟,一顾曾空冀北群。铅椠无功方笑我,箕裘不坠蚤知君。诗家只说王摩诘,官况谁怜郑广文。散尽黄金犹作客,还来把酒对孤云。
送潘象安归省八首 其二。明代。梁孜。 籍籍声华满上京,秋来忽动綵衣情。松萝旧社行吟处,应听山莺忆友生。
红叶。唐代。罗隐。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野晴霜浥绿,山冷雨催红。游子灞陵道,美人长信宫。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