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天边行。唐代。杜甫。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
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
洪水滔天啊大风拔起了树木,前面飞着秃鹜后面飞着鸿鹄。
多少次捎信给故乡洛阳,十年间骨肉亲朋音讯杳无。
杜诗往往以篇首二字为题,此亦一例。
天边老人:诗人自谓。
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
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辖地为今甘肃陇山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指广德元年(763)七月吐蕃入侵,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河源:在青海省境内。
胡骑:指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
秃鹜,一种大型猛禽,又名“座山雕”,状如鹤而大,青苍色,张开翅膀有五六尺。
九度:多次。九,极言其多。洛阳,故里所在。
十年:自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至今已十年。
骨肉:这里指兄弟。
参考资料:
1、王新龙.杜甫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08月:第174页
2、吴庚舜.杜甫诗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05月:第95页
此诗当作于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当时杜甫复自梓州来阆州,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此诗为杜甫重到阆州时作。当时吐蕃犯境,陇右失守,被战争波及的民众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年逾五旬的诗人在感慨自己回天乏力之余,亦唯有临江而泣矣。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99-200页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这两句是抒情式描写,漂泊天涯、饱受艰辛的诗人,面对浩荡的大江,想起过去的种种,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辛酸、悲苦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泪俱下。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指嘉陵江。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这两句说的是引发诗人临江哭泣的原因,一是有家不能归,一是国家正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山河破碎。陇右,指陇右道,属于唐代十道之一。包括今天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的地区。河源,在今天青海省境。763年七月,吐蕃攻占河西、陇右这些地方,十二月陷落松、维、保三州,以及云山、新筑二城。这就是这两句所咏的史事。
这两句写临江所见到的景物,波浪滔天,狂风撼动巨树,鸿鹊飞在了秃鹜的后面。这两句是即景寓情。上句写到了世乱的景象,下旬就感慨自己不能够奋翅急飞,因为前面有“秃鹜”。秃鹜,水鸟,一种比较凶猛的动物。后鸿鹄,指后飞的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驾鹅后鹜鸽”(《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同。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最后这两句也是说哭泣的原因,多次给在洛阳的家人写信,却没有收到回信,没有亲人的消息,分外的担忧。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指九次。这里极力说其多,不一定是确数。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十五。清代。丘逢甲。 人生不得志,至为邑宰客。客中太有人,埋没殊可惜。有明板荡鞦,宗社墟闯逆。草间偷活人,巍巍愧冠帻。邑客尔何为?孤生奋一掷。忠烈本性生,宁复关通秝?至今古潮阳,义士名赫赫。名流井泉香,血化井泉碧。
初发潞河。明代。区大相。 舟行才几里,已觉清心魂。高岸隐遥郭,平沙出远村。鹤行汀有迹,云过水无痕。渐喜闻渔榜,程程近故园。
春日。唐代。韦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库区吟。近现代。陈仁德。 家园回首化为鱼,过眼茫茫尽废墟。已见城头生蔓草,转愁江上出泥淤。忍倾万户伤心泪,来写一人高峡图。日暮风吹波不起,沉沉死水是平湖。
烛影摇红 寿沈母八十八,闰八月望后也。明代。陈霆。 满百光阴,琼楼再赏银蟾皎。蜕辰刚遇闰中秋,天意分明巧。桂子香风未了。并祥烟、一时清袅。星辉南极,桃熟西池,绮筵开早。人月双圆,月娥素貌年年好。西风雁外鹤南飞,瀛海云霞绕。报道金莲屡到。拥飞琼、醉酣蓬岛。莱衣对舞,秦管联吹,洞天未晓。
二月十七日马上。宋代。郑刚中。 愁多发白惟知老,病起花飞不见春。我得此生真偶尔,休贪画饼作痴人。
杨时可苏在廷。宋代。赵鼎臣。 文章华翰九天开,二妙同时在一台。高会竞看文阵合,后堂新许客星来。评诗故自当归逊,在寝何容敢望回。已请杏花留一笑,不劳羯鼓横相催。
西樵山。明代。李待问。 昔闻西樵山峰七十二,巃嵷削天出平地。金瓯山势蜿蜒开,盘互其中四十里。校书题破青山色,留得游人供宿醉。露氅风瓢结伴行,为向层峦旷盈视。春当二月花气迎,拂林低霭如有情。丹梯远接翳门上,夹道草色春风生。此山由来岭外奇,不到山中迥不知。黄云孤逦擎仙掌,沧海光涵浴日池。上为云屏玉峙,七星浮黛以蔽亏。下为喷玉飞帘,千山溅雪而寒漪。石梁倒挂明珠玑,素涛飞舞双白螭。中峰遥接天柱眉,雷坛火盖多累垂。鸡声鸣午云间出,桃花流水何参差。仰天长啸振衣立,大科小科如拱揖。洞拂蓬莱叠锦张,石绽芙蓉空翠湿。相传乌利炼金砂,银井留丹覆绛霞。又传紫姑服日华,素烟玉女明三花。群真遥来聚窟宅,遂令窅窱成幽遐。孤怀寂寂松风石,搔首林皋如夙昔。夕阳佳色款荆扉,春送香风生两腋。每道银鱼妨赏识,草堂猿鹤怜乖隔。胜情空复留尘迹,长使山灵笑逋客。何时揽浮邱之袖兮拉安期之舄,瑶草春深挂萝席。方丘原自足烟霞,又奚事于朝期五岳兮暮驰七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