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论诗三十首·其七。唐代。元好问。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送刘散员同赋陈思王诗游人久不归(一作贺朝或贺朝清)。唐代。刘孝孙。 乡关渺天末,引领怅怀归。羁旅久淫滞,物色屡芳菲。稍觉私意尽,行看蓬鬓衰。如何千里外,伫立沾裳衣。
次韵知宗春阴。宋代。王十朋。 行人怨雨农忧旱,永叔元之事可明。不叹花前无客饮,且欣郊外有农耕。知公兴已烟霞重,顾我心尤势利轻。天意稍佳民事急,总将行乐付宗盟。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唐代。李商隐。 初梦龙宫宝焰然,瑞霞明丽满晴天。旋成醉倚蓬莱树,有个仙人拍我肩。少顷远闻吹细管,闻声不见隔飞烟。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瞥见冯夷殊怅望,鲛绡休卖海为田。亦逢毛女无憀极,龙伯擎将华岳莲。恍惚无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断还连。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
辛卯岁除。明代。释函可。 辽东何以送残年,自汲寒泉奠昔贤。子庆挂冠甘永遁,幼安坐榻久将穿。幸馀坑烬分僧钵,不少山癯问法筵。谁道西来真有意,漫拈白拂竖空烟。
重憩雁门关 其二。清代。李因笃。 遥岭哀笳走塞阴,碛亭搔首一沾襟。羽书迢递传西北,营垒凄凉阅古今。烟绕游丝春色澹,树连飞翠夕阳深。椎牛射虎怀前史,野庙残碑入故林。
题赤壁图为钱景和赋。明代。倪谦。 坡仙豪气隘八荒,絷羁天脱神龙骧。思如百川赴东海,嬉笑怒骂皆文章。天门萋菲多鬼蜮,放浪远投云水乡。江山如此良不恶,况有赤壁临沧浪。天存此景似相待,新秋灏气传清商。老仙载酒赤壁下,烟波万顷一苇航。是时东山月始出,浩歌棹雪迎流光。清风徐来水波静,毛骨飒爽生微凉。凭虚浩浩不知止,空明坐击淩苍茫。水天一色粲星斗,恍若有路通银潢。座中何人吹紫玉,呜呜怨泣孤舟孀。倚歌相和豁襟抱,拊景慷慨悲兴亡。山川千古留霸迹,东望夏口西武昌。昔当曹瞒顺流下,舳舻千里旌旗扬。临江洒酒气何壮,傲睨已灭孙吴疆。东风一炬悉灰烬,庙算岂料输周郎。只今英雄果何在,惟剩山色摩青苍。寓形宇内海一粟,日月苦短江流长。游挟飞仙不可得,有酒且共浇诗肠。江风山月不须买,匏尊相属乐未央。洗盏更酌醒复醉,枕罍颓卧夫何妨。后此时维冬十月,重继斯游从雪堂。仙魂化去邈千载,独遗二赋铿琳琅。我曾奉使向荆楚,扁舟载月经蕲黄。醉呼坡仙酹赤壁,招魂拟欲凭巫阳。横江尚见旧孤鹤,掠舟西去蹁玄裳。愧无词赋续高兴,梦想风流今几霜。良工意匠有深趣,笔妙不让顾长康。平生于公想兴慕,爱貌此景归毫芒。一朝眼底且惊见,彷佛坐我尊俎傍。始知人生贵适意,何用屑屑嗟行藏。
戏赠灵澈上人。唐代。吕温。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长老欲敲去竹枝透风作凉以颂止之。宋代。饶节。 寒梢展尽玉玲珑,细叶斜枝翠几重。何必敲开损高节,此君元自有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