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似游龙势欲奔,山中有路透天阍。
峰峦常带烟霞色,洞穴浑无斧凿痕。
白石山。唐代。张志道。 山似游龙势欲奔,山中有路透天阍。峰峦常带烟霞色,洞穴浑无斧凿痕。
镇江府金坛人,字潜夫。刘宰延置家塾训子侄。理宗嘉熙间因求直言,上封事,言建储迁都之事。景定初特恩赐免解赴省,不起。宋亡,闭门著书,家贫,衣食不给,处之泰然。有《易传》、文集。 ...
张志道。 镇江府金坛人,字潜夫。刘宰延置家塾训子侄。理宗嘉熙间因求直言,上封事,言建储迁都之事。景定初特恩赐免解赴省,不起。宋亡,闭门著书,家贫,衣食不给,处之泰然。有《易传》、文集。
须江暮春杂题三首 其一。宋代。周紫芝。 三月阴晴江上天,江花落尽水平川。红蚕老去桑垂椹,黄鸟飞来柳扑绵。千里心常悬梦里,十分春总在愁边。时时更谢苏司业,乞与杖头沽酒钱。
和俞教授见寄并非韵。元代。黄庚。 天边日月似梭飞,百岁光阴难预期。有酒不妨留野客,无钱何惜典春衣。江山犹记登临处,身世都非少壮时。晚影清闲宜学道,黄庭一卷究玄微。
偈三首 其三。宋代。释瑞仙。 三个橐驼两只脚,日行万里趁不著。而今收在玉泉山,不许时人乱斟酌。
塞上曲三首 其三。明代。皇甫汸。 峨嵋山塞倚云霄,健马弯弓意气骄。夜半忽闻惊客汗,军中应识有嫖姚。
游仙诗四首 其三。魏晋。张华。 乘云去中夏,随风济江湘。亹亹陟高陵,遂升玉峦阳。云娥荐琼石,神妃侍衣裳。